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传播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ppt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传播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概论       ——关于我们生活的世界    例(1):教育(课堂) 一个人优秀的步伐怎样才能更快? 1、良好的思维——包括积极、悟性、深度、严密、全面等 2、大量的行动——包括主动、立即、果断、坚韧等 3、主要的压力——自我加压(主动)、外来压力(被动) 例(2) 例:自己的目标定位(生活、学习、工作、爱情等等) 传统的教育(老师给点,你吃点,也没吃全,结果什么都没有吃到……)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学角度):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 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施拉姆: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新闻,也包括感情等等。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信息指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 信息的分类:非人类信息/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 1、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2、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特点: (a)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b)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d)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经过符号中介; (e)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系统: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 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人内传播——典型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对个人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制约作用;(家庭、亲友、社交圈) 组织传播——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组织目标,是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企业、政党) 大众传播——特殊、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是社会互动系统、社会管理和控制系统。特征: (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5)延迟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妨碍社会发展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紊乱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群体、成员组织等,无意与有意。 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焦点——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问题。 传播学作为应用科学: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合理方法,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生产产生分工,交往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 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与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的区别:P14-15,共三点。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