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医学院护理学基础课件第十三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辽东学院医学院护理学基础课件第十三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腋窝 36.5℃ 36.0~37.0℃ 口腔 37.0℃ 36.3~37.2℃ 直肠 37.5℃ 36.5~37.7℃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 发热过程 护理措施 体温的测量 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常用消毒剂 70%乙醇、0.1%过氧乙酸 或其他消毒液 消毒 方法 采用带盖的容器盛装消毒 溶液消毒溶液每天更换一次 检查 方法 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       40℃的水中,3后取出检视,       相差0.2℃取出不用。 体温的测量 腋下 测温法 擦干汗液 水银端 腋窝处 屈臂过胸 夹紧体温计 测量8~10分钟 舌下热窝处,测3~5分钟 。 直肠测温法 协助患者取侧卧、俯卧 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 用20%肥皂液润滑肛表水银端, 轻插入肛门3-4cm,测量3分钟 婴幼儿、危重患者测温时 护士应协助扶持体温计 汗助于散热,影响体温准确性 小儿及不合作者由护士协助夹紧 口温测量法 舌下热窝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由舌动脉供血 * 第十三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 生命体征 于惠影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概述 定义 意义 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正常维持在一定范围,身心的微小变异,可通过生命体征的观察来了解。 生命 体征 体温的定义 体温的产生 体温的调节 产热与散热 正常体温评估 生理性变化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测量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 体温定义 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 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体核温度 体表温度 体温意义 (temperature) 人体内部的温度 较高且相对稳定 身体表层的温度 受环境温度和衣 着情况的影响 低于体核温度。 体温的产生 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 糖 脂肪 蛋白质 供机体利用 最终转化为热能 散发到体外 三磷酸 腺苷(ATP) 维持体温 不断地以热能形式 散发到体外 50% 左右热能 体温的调节 生理性 体温的调节 行为性 体温的调节 根据环境温度增减衣服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维持在一个体温约37℃ 温度感受器发出反馈信息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反馈信息和调定点比较 不断调整产热与散热活动 使体温和调定点相一致 产热与散热 产热过程 散热过程 化学方式产热 进食 骨骼肌运动 交感神经兴奋 环境温度增加 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物理方式散热 (散热形式) 辐射→低温环境主要散热方式 传导→直接接触,如冰袋降温 对流→气体或液体流动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 如酒精擦浴 生理性变化 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 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 年龄 新生儿 生理性变化 年龄 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体温略高于成人 儿童 生理性变化 年龄 由于代谢率低,活动量少 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老年人 性别 生理性变化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 随月经周期出现 规律性的变化 排卵后孕激素水平上升 体温上升0.2-0.3℃ 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 可轻度升高 昼夜时间 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清晨1—4时最低,午后4-7时最高 但波动范围不超过0.5℃ 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与机体昼夜活动的生物节律有关, 因而使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 呼吸功能等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其 他 生理性变化 体温增高 体温下降 安静 睡眠 饥饿 服用镇静剂 运动 沐浴 进食 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 均可出现体温 一时性增高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定义 又称发热 (fever,pyrexia) 由于各种原因 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发热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常见,由各种病原体引起 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和感染性疾病。 机械性创伤 血液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 发热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42℃ 41℃ 40℃ 39℃ 38℃ 37℃ 超高热 高热 中等热 低热 中暑、衰竭 急性感染 传染性疾病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