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试化传播视野的解读.doc

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试化传播视野的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 试论文化传播视野的解读 论文摘要:近代以来的文化传播赋予了言论界骄子梁 启超学术经历“多变”的性格。这种传播的演进从某种意 义上说亦是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从启蒙 教育到戊戌维新是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肇始阶段; 以1902年为界标,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开始形成;粱 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成熟期当在其欧洲游历后。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历程 文化传播自鸦片战争以来扭转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固 有的发展轨迹,这种文化传播的不同阶段,赋予了梁启超 这位近代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学术思想历程丰富多彩而又富 于变化的色彩,但仔细审视梁启超的整个学术道路,却不 难发现梁启超的学术追求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其中西 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笔者不揣简陋,在文化传播视 野下寻求其中西合璧的学术思想的肇始、形成、成熟三个 阶段的发展轨迹,以求教于方家。 一、肇始阶段:从启蒙教育到戊戌维新 梁启超的启蒙教育基本上是中国传统式的,家庭环境 也促使他沿着传统士人读书同学的路数:读书内容离不开 四书五经,读书的目的当然也是为求取科举功名。 然而,最早感受西学东渐气息的广东使得梁启超在很 小时便对中国传统学术有所体察,事实上,梁启超在应试 完秀才考试时,虽有成功的喜悦,但对传统的学问路数己 经有了一定的看法:“日治帖括,虽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间 于贴括外更有所谓学也”,言词问充满了对枯燥文体和僵硬 方法的厌烦。而在《三十自述》中,梁启超也记载了中举 后的心情,他说:“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 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但经朋友介绍认识康 有为后,尤其是在万木草堂当听到康有为的讲学后,他的 学术视域更是为之一变,他形容当时的心态说:“先生乃以 大海潮音,做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 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 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 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竞夕不能寐。 明曰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 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弃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 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在经过第一次转变后,文化传播在梁启超的思想上毫 无疑问留有了印记:他意识到了西学别样的意义,如在追 随康有为忙碌于维新变法做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时,梁启 超便对组织学会、创办报纸,以及设立强学会做了说明: “时在乙未之岁,鄙人与诸先辈,感国事之危殆,非兴学 不足以救亡,乃共谋设立学校,以输入欧美之学术于国中。 设立强学会当是在1895年11月,可见其时的梁启超已经 开始借助西学改铸中国传统的学术,这是文化传播的结果 也是其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梁启超自有其 文化的洞察力,在1897年他就觉察到:“有君史,有国史 有民史。民史之著,盛于西国,而中土几绝。中土二千年 来,若正史,若编年,若载记,若传记,若纪事本末,若 诏令奏议,强半皆君史也。若《通典》、《通志》、《文献通 考》、《唐会要》、两汉《会要》诸书,于国史为近,而条 理犹有所未尽。”梁启超把古人不十分重视的三通等书目作 为“国史”来与传统上的主要史籍相对照,并且前者在梁 心目中的地位显然重于后者,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史 学乃至学术和文化的一个极大讽刺。在提到君史的目的时 梁启超指出其“不过为一代之主作谱牒:若何而攻城争地 若何而取威定霸,若何而固疆圉、长子孙,如斯而己。 在1 897年11月,梁启超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督学江 标、按察使黄遵宪之邀“主湖南时务学堂讲席”,他为学堂 拟定的《学约》十章也可以看出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思想 和学术主脉的演进:“一日立志、二日养心、三日治身、四 日读书、五日穷理、六日学文、七日乐群、八日摄生、九 日经世、十日传教。”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阐述穷理 时,梁启超指出:“西人自希腊昔贤,即讲穷理,积至近世 愈益昌明……晚近公理之学盛行,取天下之事物,古人之 言论,皆将权衡之,量度之,以定其是非,审其可行不可 学者苟究心此学则无似是而非之言,夫是之谓实 学。梁启超的学术和文化思想在这一时期己在一定程度上 融入了西学的成分,虽然中国传统学术成分仍占主导,但 梁启超把读书、穷理与立志养心等教育内容并列到一起, 从而把智力教育与道德修养、知识与德行、智育与德育区 分开来,摆脱了中国传统上的泛道德主义的局其“不 分开来,摆脱了中国传统上的泛道德主义的局 其“不 为古人所欺,不为世法所挠”的学术态度和文化精神更接 近西方的纯学术精神。可见,这一阶段梁启超的中西合璧 学术思想己初见端倪。 二、1902年: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形成的界标 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昙花一现,但从文化传播史的角 度来看,却毫无疑问地反映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