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稻病虫害防治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 耐寒力较差,在一月4 度等温线(北纬30度以北)广大稻区不能过冬。 发生期越来越不整齐。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伍月 柒月 捌月 玖月 陆月 4.25-5.15 6.1-6.20 7.10-8.5 8.20-9.15 稻纵卷叶螟发生在4月下旬至9月中旬 幼虫期分为5龄: 1龄幼虫不结苞; 2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 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 4~5龄食量加大,虫苞膨大,并频繁转苞为害,幼虫食叶留下表皮,束叶苞呈枯白色。 幼虫取食水稻叶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10~50%。 稻纵卷叶螟 雌蛾5~17天 Larva Pupa Adult Egg 蛹期5~8天 卵期3~6天 幼虫期15~26天 初孵幼虫 2龄幼虫 3龄幼虫 4龄幼虫 心叶形成白色小点或细条斑 叶鞘内侧为害 叶尖结小苞 进入暴食,形成条斑 换苞取食 5龄幼虫 危害特点 防治: 防治指标: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 百丛低龄幼虫超过20头 防治时期:在开始束尖时用药(蛾高峰后7-10天)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技术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量要足, 喷雾要细而均匀。当田间开始出现新的小虫苞时,也即大 约在蛾峰后一周左右,开始用药。 注意:迁入、发生峰次多时,第一次药后7-10天必须二次用药。 * 化学防治: 氯虫苯甲酰胺乳油20毫升/亩。 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50-60毫升/亩 。 1.8%阿维菌素乳油100毫升/亩 * 3. 稻飞虱 稻飞虱,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称、蠓虫,蚰虫。其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较重。两种飞虱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穿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褐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两种飞虱都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 * * * 稻飞虱 * * * * 若虫 长翅成虫 短翅成虫 褐飞虱 * 一龄若虫 高龄若虫 白背飞虱 成虫 * 飞虱危害特点 成、若虫都群集于稻丛下部为害,刺吸汁液 * 稻飞虱田间为害状 * 穿顶 * 穿顶倒伏 * 起飞迁出 空中运行 迫降着陆 生境选择 随下沉气流和降雨 穿越近地上空的边界层后,主要随高空水平输送气流的携带作用远距离飞行 受环境触发,靠自身飞翔能力及借助一定的空气对流运动升空 生活习性 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 * 发生规律 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喜产卵于抽穗扬花期的稻株上。褐飞虱每雌一般产卵150~500粒。产卵痕初不明显,后呈褐色条斑。 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 * * * * 发生规律 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褐飞虱取食时,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口针鞘抽吸汁液。植株嫩绿、荫蔽且积水的稻田虫口密度大。一般是先在田中央密集为害,后逐渐扩大蔓延。水稻孕穗至开花期的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高,有利短翅型的发生。此型雌虫产卵量大,雌性比高,寿命长,常使褐飞虱虫口激增。在乳熟期后,长翅型比例上升,易引起迁飞。 * 防治 百丛虫量低于1000头时不要防治。 (1)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粉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7.5~12.5g有效成份/亩。施药时田间最好保持水层。 (2)10%吡虫啉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1~2g有效成份/亩。 (3)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克/亩 (4)80%敌敌畏乳油 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于水稻中下部喷雾,或用粗水喷雾,让药液沉降到稻株基部。 * * * * 8.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别名稻水象、美洲稻象甲、伪稻水象。是由国外传人我国的检疫性害虫,自1988年在河北唐山首次发现后,现已陆续扩散到吉林、辽宁、天津、北京、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湖南等省、市的60余个县(市),并有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散的趋势,是我国值得注意的重要水稻新害虫。 * * * * *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