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XX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术语和定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术语和定义;大气污染物分类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 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μm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 物 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 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 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 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非正常排放 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 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 的排放。 长期气象条件 指达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 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复杂风场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一)评价工作分级方法 ;C0i的选用: ①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二)不同评价等级的预测要求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三)评价范围的确定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圆或2×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新建项目: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在建和未建项目:已批准的环评报告书; 改、扩建项目: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实测; 分期实施的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实测。;(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与调查清单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满负荷排放下(三级) (2)点源调查 (3)面源调查 (4)体源调查:初始横向与垂直扩散系数 (5)线源调查:街道街谷高度 (6)其他:建筑物下洗参数和粒径分布;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 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③进行现场监测。; ;(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因子 ①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②特征污染物中有标准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③毒性较大的,按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2、监测制度 ;3、监测布点;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 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⑤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4、监测采样;5、同步气象资料要求 应同步收集项目位置附近有代表性,且与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间相对应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6、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