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道家思想与唐代诗人风气
【作者】曹辉 颖
【关键词】道家思想??唐代??诗人风气
【指导老师】朱 安 义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历来为众多学者所重视。道家的很多思想对后世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在唐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唐代以道教为国教,而道教与道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有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又有区别。在唐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唐朝社会风气整体较开明,许多诗人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风气,如漫游、求仙、隐居、戍边等等,而这些风气最直接的表现就在诗人们的创作上。了解了道家思想与唐代诗人风气的关系,对我们深入理解唐代诗歌有很大帮助。根据笔者所收集的资料来看,目前有许多学者对道家思想研究深刻,有的学者专门研究道家思想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或者单独研究某个诗人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但着重研究道家思想与唐代诗人风气之间关系的著作较少。因此,笔者从道家思想与唐代诗人风气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进行本文的写作,力求呈现出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人风气概貌。?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与儒、释并列为中华文化三大主干。“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道家思想主张“清净无为”、“虚静”、“柔弱不争”,重视个体生命价值。这些思想对后代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唐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唐代政治开明,社会稳定,思想活跃,出现了儒、释、道三种思想并存并兴的局面。其中,道家思想在唐代传播广泛,影响巨大。当时,不少诗人皆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或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际遇的悲慨,或通过诗歌表现自己的隐逸情怀[1]。从而形成了众多风气,下面我们就一一叙述。一、?道家思想与唐代诗人隐逸之风道家主张超脱于尘世之外,老子和庄子皆为千古隐士,老子被《史记》誉为:“隐君子”,庄子则被历代隐士奉为楷模。他们超然出世,看破虚名浮利,“主张清净无为,顺应自然,形成了一种返朴归真、逍遥超然的出世态度”[2]。老庄的这种思想影响了唐代诗人,助长了隐逸之风,从而使得山水田园诗在唐代迅速发展。唐代诗人寄情于山水,乐于隐逸者众多,他们或因淡泊名利而栖身于山野,或以隐求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或为排解仕途官场的压力而盘桓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他们的山水诗除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讴歌外,更多的是通过寄情山水来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寻找一种游戏于青山绿水之中的轻松惬意。他们将逍遥山林,回归自然作为理想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向往那种进可入朝做官大展宏图,退可山居隐逸陶冶性灵的进身台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深受隐逸之风影响的诗人诗作。卢照邻是受儒、释、道三家思想交互影响的人物。他在《释疾文?粤若?》中说:“先朝好史,予方学于孔墨;今上好法,予晚受乎老庄。”可见他早年受过孔墨的影响。而他在《寄斐舍人诸工有遗衣药直书》中又说自己:“晚更笃信佛法,于山营建,所费尤广。”[3]可见他晚年是信佛的。但是,对卢照邻一生的影响最大的还是道家思想。陈子昂虽效力于武则天,他的才能也为武则天所常识,但他的思想多与武则天不和,经常发生抵触,因此他也经常被疏远。他在《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云:“吾无用久矣,进不能以义补国,退不能以道隐身。”一语道破自己处境的尴尬。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不少诗作都表现出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如第三十二首:“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疲疴苦论世,忧痗日侵淄。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透露出了因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世俗的无比憎恶、对人生的充满忧患、对前途倍觉渺茫而作出世之想的基本情感和内容。在初盛唐时代,诗人们或多或少都受到道家隐逸思想的影响。王维即是其一。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生长在这样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中,他深受佛教的熏陶,被后人称为“诗佛”。但“诗佛”王维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王维因“伶人舞黄狮子”贬官济州后隐居嵩山,嵩山在唐代是主要的道教中心,他在隐居嵩山时,与道士们交往,接受了道家思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从此朝廷奸邪专权,政治黑暗,开元盛世逐渐走向天宝之乱,王维的政治前途也因张九龄遭贬而受到影响。在李林甫当政期间,目睹如此腐败的政治,王维内心不满,不愿同流合污,却又不愿与之决裂,弃官而去。于是采取了亦官亦隐,全身避祸的方式。开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王维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不久,他在蓝田辋川购置了别业,过着又仕又隐的生活:“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正是有了对道的喜好,才有了诗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