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迷网络的危害
成都某学校的一个中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万至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今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铃指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严重危害。由于大多数年轻人是在网吧上网,因此,开设网吧在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网吧经营者必须在许多方面满足要求后才能继续营业,其中包括网吧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必须在200米以上、非节假日时间在校学生不能进入网吧、未成年人在一定时间段不能进入网吧、上网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等。 一些专家还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对网络游戏进行审查和分级,是防止更多年轻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有效途径。青少年迷恋游戏机行为的表现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以展,电子游戏机传入我国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欢。应当说,作为一种智力游戏,它对开发青少年的各种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玩游戏机超过限度,达到迷恋程度,影响身体健康、正常学习和品行发展,这就属于玩游戏机的不正常状态。 长时间连续玩游戏机对青少年的健康是有害的:主要是对眼睛的刺激,易引起近视;同时影响血小板下降;也会造成大脑疲劳:还会影响睡眠。报载香港一名15岁中不生,一向迷恋游戏机,1996年暑期沉迷在游戏机上,8月19日晚10时,他又在家中与弟弟一起玩最流行的《三国志》第5代电脑游戏。他扮演刘备弟弟扮演曹操,两人对仗。这样连续玩了七个小时不不肯罢手。到20日近5时,这位男少年因用脑过度而疲营不堪,当场休克,四肢抽搐。幸好被他母亲及早发觉送医院治疗,没有发生不幸事故。 许多中学生缺乏克制的能力,一玩游戏机就长达几个小时。这些游戏机类,不是误了上课,就是忘了回家,连睡觉都减少了,时间一长,学习明显受影响。一些调查表明,广大老师和家长的区同看法是,不管学习和休息,中小学生终日迷恋游戏机是不利于他们学习和身心健康的。 网络的危害具体表现为:1情绪低落,志趣丧失,厌学,行为粗野,对人 冷淡,挑剔。2“生物钟”
沉迷赌博的危害
1、青少年赌博行为的表现目前,我国赌博活动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少年赌博严重,有的触目惊心。主要有下列表现:第一,青少年参加赌博的人数多。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赌博像一陈飓风把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卷了进去。在中学里,不仅有一些差生参加赌博的,而且连个别表现较好的学生也偷偷地参加赌博。有的中学生在家里,大模大样地坐在牌桌前洗牌打牌,他的父母则在背后指后划脚,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第二,青少年赌博场所和赌博手段多种多样。社会上,不法经营者在游戏厅、溜冰场等娱乐场所设有赌博,,以新奇的形式来吸引青少年,从中牟利。青少年赌博与成人不一样,他们不计场所,三三两两找一个背人的地方就可以赌起来第三,青少年赌博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青少年赌博不但时常引起打架和偷窃事件,而且严生的会酿成伤害、凶杀等犯罪案件。所以,犯罪学家常常把青少年赌博看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上海发生过两件为还赌债而酿成的凶杀案件,一件发生在80年代,16岁的中等技校学生黄某,欠同学赌债10元,加上欠书钱20元,对方于某日向黄某下了最后通谍,某日之前必须还清30元,否则要打伤他。黄某感到害怕,自己无钱还,也没别的办法,于是他铤而走险,在限期前一天的下午,来到舅妈家中,想用刀威胁舅妈拿出钱来,他用电工刀刺向毫无防备的舅妈,又杀气腾腾用刀刺向年仅3岁的表妹,由于他舅妈拼命呼救,黄某仓惶逃走,十余天后,黄某被警察抓回,成了杀人未遂的凶杀。还有一件凶杀案发生在90年代,一位初二学生经常赌博,一共欠了300元赌债,对没有经济收入的初中生来说,根本无力偿还这笔不小的赌债。但债主却接连不断地逼他还债,有一次债主见他还不能还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