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文学视域下的学术建构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宄界,或者更为广泛的 人文学科领域,有两类凸显学者性格的现象值得关注。一类 承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写文学史”的锐意勇气,发起关于 “人文精神危机”的大讨论,这虽己成为历史,但其反响依然 时常回荡在今天的人文学界;另一类是默默地坚守珍贵的人 文精神,以自身的研究实绩扎实地捍卫着人文科学研究的神 圣领地。这一类学者,也许声音并没有那么洪亮,或许风头 也没有那么强劲,但正是少了些喧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 却更有其厚重之感,其学术耕耘的果实令人惊诧不已,朱寿 桐即为这类学者中的一个杰出代表。虽然这两类学者在性格 上有其差异,但学术的眼光却惊人的一致,这集中体现于: 他们都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 系,也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特征。前类学者提出了“中 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等命题,而朱寿桐所倡导的“汉语新文 学”,则不仅有效地弥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诸多概念 的逻辑伤痕,更是直面世界文学,在文学格局、人文关怀、 理性思维三个方向创构了具有中国作派的文学研宄体系。因 此,毫不奇怪,他的这种建构引起了国际学界的瞩目。①
一、世界文学的格局观
众所周知,世界文学的概念最初由歌德在1827年与爱 克曼的谈话中正式提出,②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也在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呼应了歌德的想法,并将之与资本主 义全球化的过程相关联。马恩指出,随着资本输出和世界市 场的幵拓,精神生产会和物质生产一样成为世界性的生产。 无论是歌德,还是马恩都提前预示到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即将 到来,这一趋势尤其在今日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愈加明显。当 互联网科技己经深入人们精神生活的时候,文学创作的世界 性传播便完全打破了国别、民族、语言的界限,谁都无法否 认他们预见的前瞻性。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歌德所谈论 的“世界文学”出发点在德国,他希望德语文学能够在推动世 界文学的进程中,扮演“光荣的”“美好的”角色。身为德意志 民族的一员,又面对德意志民族分裂的现实,歌德用超越的 世界主义意识缓和了内心深处的矛盾。从德语文学的视角扩 展到世界文学的眼光,歌德的路径恰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治学 之道。
世界文学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整一性”的文学,殊不知 它在受到倡议的起初,歌德正是站在本民族文学的基础之 上,才具有了如此广阔的世界性文学视野。我们可以这样认 为,实际上有两种形式的世界文学:作为单数的世界文学和 作为复数的世界文学:前者强调世界文学的整体性和经典性 等共性特征,后者则更注重各民族文学的具体特色和民族精 神。③哲学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事物及事物之 间的复杂关系。没有各民族语言的文学,当然也就谈不上有 世界文学。文学研究也是这样,只有在本民族语言的文学研 究上立足,方能具备一定的世界文学格局观。朱寿桐的学术 研究之路,正是呈现出这样一条稳健而清晰的轨迹。从创造 社研究到新月派研究,从社团研究到古典主义、新人文主义、 现代主义研究,从戏剧研究到新诗研究,从鲁迅、郭沬若研 宄到台港澳文学研宄,从现代文学研宄到汉语新文学研宄, 朱寿桐每一个学术脚印都踏得相当坚实。从这条学术轨迹可 以看出,朱寿桐总是从“部分”的文学研究开始耕耘,进而逐 步抵达“整体”的文学研宄收获。尽管他曾形容这条学术之路 “走得相当辛苦”,过程中“充满着焦虑”,但“因为经过这样的 探寻,不仅对学术研宄的结论、而且对学术研宄的方法和理 论都会有自己非常真切的体验,都可以将其真切地融进自己 的学术热忱,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烈火去熔铸、淬炼属于自己 的东西”。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项课题的研究不 但凝聚了朱寿桐的心血与智慧,还让他坚实地立足在本民族 语言的文学研究基础之上,并拓展出具有世界文学格局观的 独特学术探索。
世界文学并非要求消弭每一民族文学彼此之间的差 异,与之相反,是在保护各民族文学个性的同时,又超越于 自身特定的国家/民族的文学。所谓世界文学的格局观,就是 能够既维护本民族/国家的文学遗产,又保有兼容异质与共享 文明的文学胸怀和能力。中国新文学从一开始就不是固步自 封的创作实践,“中国现代文学为了跻身世界文学之林,曾通 过大面积地翻译西方文学达到与世界文学的接轨”。⑤数量 庞大的翻译文学,一方面带来了文学理念与创作手法的革 新,另一方面又深刻地重构着中国文学的语言和文体。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翻译文学的跨界旅行,就不会有中国现 代文学的卓越成就,中国文学始终向世界敞开着自己宽厚的 怀抱,迎接着世界文学的大潮。朱寿桐显然敏锐地观察到了 这一构成中国现代文学资源意义上的核心质素,在多篇文章 中予以阐发。不光是作家与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寿 桐还关注到了批评家与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关于勃兰兑斯 的中国接受问题,他有着独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6014-2020酒精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df VIP
- 婴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配套课件.ppt
- 推荐-混凝土地面承包合同10篇.docx VIP
- 数字电路与系统第四版唐洪答案.docx
- 第11课 世界のお茶 海を渡ったお茶 单词+语法+会话+课文课件 【知识精研】初中日语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册.pptx VIP
- ISO21001-2018教育组织-教育组织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doc
- 四川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设计(咨询)指南.pdf
- 智慧排水管网信息化项目汇报方案.pptx VIP
- RBA审核手册:所需文件清单(中英文对照).pdf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的RBA审核文件资料清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