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壕吏》教学设计
课堂寄语:学诗、读史、品人生。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诗作。
2、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4、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
石壕 逾墙 邺城戍 老妪 泣幽咽
2、解释词语
逾墙走 邺城戍
一何怒 偷生
长已矣 犹得
这首诗是一首______(叙事、抒情)诗。作者是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___________。他字_______,号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三吏》_____、_____、_____;《三别》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1、自由朗读,力争读出诗歌的感情;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
4、了解故事的内容后,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
捉人
2、捉人情景的概括描写的句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3、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
分析老妇的三次痛苦申诉,想象并虚拟差吏的怒呼。
第一次申诉:“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明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老妇沉痛地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苦啼申诉。
(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吗?会怎样怒呼?)
第二次申诉:“室中更无人,惟有辘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表明老妇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未去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家庭情况倍极凄惨。老妇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狠差吏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说出下面的话
(得到官吏的可怜、同情吗?会怎样怒呼?)
第三次请求:表现出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明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四、研读课文,明确主题
诗歌通过记述作者亲眼所见的官吏捉人,连老妇人也不放过的事,反映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巩固拓展
请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七、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