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蜡烛 一、导入(开门见山) 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师:蜡烛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二、预习检测(作者/写作背景、字、音、义、文体) 1、作者简介西蒙若夫,苏联作家,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2、字词拼音+多音字+解释 3.文体:通讯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通讯。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通讯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四、揣摩文本,回答问题:
1.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1十分勇敢、不顾生死、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2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3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4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5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作者对哪些内容进行了反复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对“炮火”的反复描写,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对“蜡烛”的反复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对“黑围巾”的反复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具有象征意义: ⑴红军烈士生命之光。⑵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4)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
——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五、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照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