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⑵ 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⑶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⑷ 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能力目标: ⑴ 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⑵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德育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手法独特,表意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不读难以领悟。教学时宜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创设学习氛围;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体现节拍、语调和语气;学生练读,努力以声传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深切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讨论点拨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 3、延伸拓展法。联系实际,赋予作品以时代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的人才制度,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体验与反思,品析作品简练含蓄的特点,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设计二: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 散文艺术,掀起了 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 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2、关于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说”比“论”随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关于背景: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 4、关于伯乐: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伤心流泪,并且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仰头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在感激伯乐体贴它啊。 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韩愈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学生读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⑴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体显示) ①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乐相马 骈 槽枥 ②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