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24.《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
时数
2
教学
课时
第一 课时
授课
时间
主备人
王磊
使用者
张小玲 刘玉梅 施德梅 米金玉 薛发云 王 磊 郁金香 高 琴 张 玲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和虚词“以”等,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
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的手法。
3、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难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电脑
教学
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个性化
设计
一、导入
二、
解题
作者简介
朗读课文疏通内容?
复述课文
齐读
作业
一、导入:?
1、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教子、韦编三绝等,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í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
?四、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内容
?(一)诵读训练?
1、教师范读,要求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分组诵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3、指名学生朗读。?4、齐读。??????????????????
(二)再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学生齐读全文。?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