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巩玲玉-初中-端午的鸭蛋.doc

教学设计-巩玲玉-初中-端午的鸭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日?话风俗?忆深情 ——千滋百味“粽”是情 广陵初中 巩玲玉 【学习内容】 教材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课《端午的鸭蛋》 丛书内容:八年级下册《俗世画卷》中的《端午日》、《粽子里的乡愁》 【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风俗,感受民俗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感悟深厚情感 。 3.感受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课前预习】 1.自主预习三篇文章,识记字词,了解内容。 2.走进作者: 《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端午日》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粽子里的乡愁》作者琦君,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内战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北前往台湾。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乡愁文学成为台湾文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琦君笔下的温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她多么盼望海天连成一片,山水连成一线,能回到故乡,享受壮阔的山水田园之美,呼吸芳香静谧的空气。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赏风俗之美 找找《端午的鸭蛋》、《端午日》、《粽子里的乡愁》这三篇文章中都写到了哪些端午风俗?每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活动二:品语言之美 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在语言上的追求: ①平淡而有味。(句子简短极其简练,有口语色彩) ②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③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典雅。(有文言色彩) ④有淡淡的幽默。 思考: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以上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2.结合《端午日》、《粽子里的乡愁》来赏析文章语言。请同学们品读原文并做好批注。 发言参考句式: 我觉得《______》中________(词或句)写得好,它写出了___________,表达出了____________。 (可自己组织语言,也可用发言参考句式) 活动三:悟真情之美 汪曾祺为何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沈从文为何喜欢龙舟竞赛?琦君又为何忘不了家乡的端午粽子? 小组合作探究: 这三篇文章用了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堂小结】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啊!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无论你身在何处,不管你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阅读篇目】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