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芦花荡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抗战英雄儿女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教学重点
欣赏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
点拨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朗读音频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2.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
明确: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略)
教师点拨: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教师补充: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3.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1)提问: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个案修改
教
学
过
程
学生明确: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
(2)仔细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学生齐读相关语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复杂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
(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好处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3).......
学生齐读写景语段,展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作用。 (1)教师示范分析(1)(2)句。
明确:“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2)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
(2)学生品味其他写景句,分析其作用。可从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等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
- 《饮酒》《行路难》教学课件.ppt
- 《海燕》自学案.doc
- 《日 月》的教学设计.doc
- 《云南的歌会》ppt-第二课时.ppt
- 《五柳先生传》多媒体课件(二).ppt
- 2、《我的母亲》教学课件.ppt
- 大道之行也课后思考.doc
- 词五首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词.docx
-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课件).ppt
- 高中地球科学教学资源配置优化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a4版.docx
- 2025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a4版.docx
- 2025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考点梳理).docx
- 2025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word.docx
- 2025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易错题).docx
- 《材料的选用》课件.ppt
-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表演技巧的培养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音乐教育中世界音乐的融合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