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我国农产品贸易体制与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曾寅初 一、我国的外贸体制及其改革过程 外贸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贸易规范的新体制 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外贸统制专营时期 (1949 ~ 1978) 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 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 ) 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 1、外贸统制专营时期 (1949 ~ 1978) 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1) 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 (3) 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 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放权过渡时期 (1979 ~ 1987) 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 以如下三项最为重要: (1)1984 年 1 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 1985 年 1 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 50 %的留成外汇; (2)1984 年 1 月,明确28 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 (3)1984 年 9 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代理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 2、放权过渡时期 (1979 ~ 1987) 改革效果 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 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 1979 年下半年至 1987 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 2200 多家,比 1979 年增加了 11 倍多。 然而,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外贸公司仍然是它们通向国际市场的唯一选择。 2、放权过渡时期 (1979 ~ 1987) 存在问题: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造成行业产品垄断、地理疆界垄断等垄断 一是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 二是出口格局不合理,国际价格信息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及时传递给生产者,盈利的出口商品得不到鼓励,而不盈利或亏损的出口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三是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企业不能面对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或根据要求进行产品改良; 四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进口管理和高关税,使进口竞争不能起到促使国内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3.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 ~ 1990) 国务院决定从1988 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 (1)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 工贸 ) 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 (2) 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 (3) 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 21 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 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3.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 ~ 1990) 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其次,它有利于解决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 ~ 1990) 承包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1 (1) 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承包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行政性分配,带有主观随意性,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 (2) 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