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徐德根2017.doc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_徐德根2017.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说阅读较感兴趣,进入初三,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概括能力,教学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体验课文。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杜小康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差别,阅读中要抓住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及环境描写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和人物心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课件呈现的几幅画,主题是什么?——“孤独”。你有过孤独吗?面对孤独,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可我们的生活,哪会每天都是阳光灿烂呢!孤独常常会不请自来,常常会不期而遇,甚至会很长一段时间困扰我们。今天我们学习自读课文——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看看文中的少年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之旅,又是如何面对的孤独的。 二、【自读感知】 1.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有长篇小说《红瓦》、《草房子》等。《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相关背景: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杜小康家原本比较富裕,但他父亲一心想发大财,却因为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后,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因而他和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苇荡去放鸭。文中故事就是从此处开始的。 2.预习检查。 生字注音及词语解释: 嬉闹(xī) 凹地(āo)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断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liáo)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茫然 歇斯底里 3.感知文本内容。 回顾全文,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环境:无边无际芦苇荡(自然环境)。离家离亲离友(人文环境) 情节: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炼,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三、【研读探究】 1.理清故事情节 阅读课文,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成长之旅放鸭之旅 成长之旅 放鸭之旅 (发展)撑船赶鸭,芦荡放鸭 (高潮)遇雨找鸭,经受考验 (结局)鸭子长大,人也长大 2.赏析环境描写 〖把握突破难点〗本课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讨论,在班上交流,教师适当帮助点评: ①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②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③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④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海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这一切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⑤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雨过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