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组分享内容.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心中的陶渊明读书分享会第五小组:陈海怡、琚天怡、王文娟、卢赞、赵力、马英睿序言 我眼中的陶渊明 你扛着锄头,像扛着一轮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雾浓云,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 你仍有一片雄心壮志,可世俗的黑暗却连累了你太多太多。在黑暗中你摔伤了,撞疼了。你开始解脱自己,开始向无限的庄园生活迈开步子。你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和悠闲。田园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我眼中的陶渊明2.洁身自好3.归隐山林1.隐士4.好读书5.率性6.不随波逐流一、陶渊明—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饮酒中这一句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隐士的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上句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坐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 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二句,除采 ,见两个动词,悠然天成,趣闲累远,其余动词,菊 ,东篱 ,南山等,亦无不佳。以至于这些物象以后成为田园、归隐与情趣高雅,不同凡响的象征物,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构成。它们初看上去,如此随意散缓, 但如细品,则滋味无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周敦颐《爱莲说》)赏析:所谓隐逸者就是独立世外安于平淡的隐士,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写出陶渊明爱菊,而菊花是代表隐士,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隐士。总结:菊花之美在于雅,在于不落俗套。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一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希望保持自己高风亮节,悠然自得。他的孤傲、坚贞一如深秋自妍的菊,孤芳自赏,淡雅如仙、远离尘世的羁扰和烦杂,寄情于青山绿水。二、陶渊明—洁身自好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所以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洁身自好的性格。三、陶渊明—归隐山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四、陶渊明—好读书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萧统《陶渊明传》)赏析:此句的意思的是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陶渊明爱好读书,颇有文采,给世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文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赏析:陶渊明好读书,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赏析:乘农闲之余,诗人偷闲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诗人也有暇余在书本中吮吸无尽的精神食粮,生活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五、陶渊明—率性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赏析:他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宋书·陶潜传》)赏析:东晋时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潜辞官回到故乡,自耕自食,经常召集一帮朋友在一起喝酒。他为人直率旷达,喜欢豪饮,用酒招待朋友时,如果自己先醉了就直率地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朋友们都心知肚明六、陶渊明—不随波逐流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结语 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通过本次的读书分享会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原来在那个黑暗污浊的年代里,有着这样一位洁身自好、率性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