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南京外国语学校 蒋荣魁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可能有快乐,也可能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学会坚强。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曹文轩的一篇小说节选《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的一段成长经历吧!
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
例: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尤其不得不“孤独”,但他逐渐学会面对“孤独”,驱除“孤独”,最终长大、变坚强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理解孤独
1、讨论探究人物形象
A师:从故事的概括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围绕着主人公杜小康展开,那么杜小康能够那么快成长起来,在心理上他都经历了怎样一个心路历程呢?
想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入手?(语言、动作、心理···)
我倒是想到一句老话“言为心声”。 (板书)言语是人们思想情感、心理的最直接反映。我们要探讨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看看能不能就从杜小康的语言入手来发现点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直接语言描写的句子。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但作为主人公,这个人物的语言并不多,我们能否从不多话语中看出点端倪?试着来解读一下。首先你都找到了哪些话?
(课件展示)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B师:下面让我们来具体解读这四句话。
解读总归要有方法的,我们肯定不能孤零零地看这四句话,其实杜小康的每一句话都有其背景的。因此我们解读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要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即注意说话的背景。二是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即结合人物的心情。试着结合我刚才提醒的两点赏析解读吧!
下面我们按照小组,第一组重点解读第一句,第二组第二句,第三组第三句,第四组第四句。(我们自己解读后可以前后桌相互交流下)
◆解读第一句话:(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放鸭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讲再平常不过了,杜小康却不愿去放鸭,这很大程度上受到杜小康原来生活状况的影响。杜小康原来生活状况如何?)同学回答。
幻灯片出示一段材料
第一、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
第二、杜小康拥有一辆自行车,而60年代初的油麻地几乎找不到第二辆自行车了。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
★师追问:这种状况真的可以用第一段中的“厚实”来概括。那么现在呢?
★师:下面让我们齐读第一段,注意体会一下这种变化。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杜小康的这第一句话,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不愿意、无奈、任性、茫然)
◆解读第二句话:(2)我要回家……
师:从这一句话中,还能读出杜小康的什么心情?
(学生们可能会回答到他的孤独、害怕、想家之类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章中写杜小康孤独的内容)
★师:请大家进入文本,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的,并陈述你的理由?(可以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为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去解读)你如何读出来??
例1:从第2第9段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的。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另外,它说“什么也没有了”,“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了”,从中,我觉得杜小康是孤独的,因为他远离了他的家乡、亲人、朋友,而且前方越来越陌生了,这会让他感觉孤独。
例2:第17段中,“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从中,我觉得杜小康一定很孤独。因为,没有牛叫或者狗吠的地方一定也没有人。
例3:第13段中,“第一缕炊烟”和“惟一的炊烟”让我觉得杜小康是孤独的。因为,炊烟总是和人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炊烟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人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炊烟”是一种极具有孤独意味的意象,比方说,古诗词中,“炊烟”一般叫“孤烟”,如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