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明月与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琼(qióng) 绮(qǐ) 婵娟(chán juān) 峦(luán) 潼(tóng) 踌躇(chóu chú) 阙(què) 2.作者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张养浩(1270—1329),汉族,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3.背景链接 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学习《水调歌头》 (一)整体感知 1. 读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通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二)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交流点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 【交流点拨】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3.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交流点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三)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交流点拨】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同时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