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堂既是教书的主阵地是育人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基本特征决定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具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新教材的推出全面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其中入选的许多文章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又兼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是进行课堂德育渗透的良好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主动把握并积极利用这一点,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于无声,实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深入开掘文章内涵,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给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 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然而却不懂得珍惜,学习不上进还总是怨天尤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领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访谈导入。 采访一下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请你们谈一谈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生答)想不想找到良药呢?这节课让我们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来找找良药。 二,温故知新。 提问重点词句的解释。 既加冠( ) 或遇其叱咄( ) 俟( )其欣悦 负箧曳屣( ) 足肤皲( )裂 缊( )袍敝衣 媵( )人 容臭 ( ) 烨( )然 衾( ) 提问背诵。(要求:其他同学看屏幕上的问题听诵读) 研读理解。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赠序的节选,是宋濂写给前来拜访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作为前辈,宋濂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向马君则讲述了哪些呢?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 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你从中看到了作者身上的哪些美德? 明确:求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难。 求书难── 假借 手自笔录 弗之怠 求师难──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求学难── 心中有足乐者 美德:勤、信、坚、诚、乐。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意在告诉马生什么呢?(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原文的后半部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立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 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 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于)京师,生以乡人子 谒 余。撰 长书 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明确: .勉励(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写作中心即劝学 3、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4、作者在写自己求学之难时还写了同舍生的衣着华丽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把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强调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学有所悟。 宋濂的求学经历及对马生的劝勉对你有何触动?学习本文作者现身说法以及运用对比说理的方法进行练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宋濂作对比,就文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课堂小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克服少年时无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今天的我们坐大厦之内,游书海之中,无冻馁之痛,无奔劳之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刻苦读书呢?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古仁人的学习态度和美好品德,珍惜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范文,但又不能把它完全当做政治课的教材使用,如何实现“以文载道”呢?在设计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找准几个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既收获语文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