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隆 中 对
教学目标
借助文言知识积累和相关注释疏通文章词句
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式推断和战略方针
领会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妙处
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
难点: 领会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话说诸葛,导入新课
1、导语: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千古奇文《隆中对》,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究竟这对君臣是如何结缘的,诸葛亮又是如何点亮了刘备的希望之灯,让我们一去文中寻找答案。(板书:《隆中对》)
2、作者及《三国志》
作者:陈寿 字承祚,著有《三国志》
《三国志》
3、历史背景
结合汉末形势,豪强并起。
二、诵读经典,打通障碍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标出生字及句读
三、质疑辨析,疏通词句
1、借助注释将课文译成现代文,将不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
2、提出疑难字句,师生共同解决
四、抓住“一”点,评文谈思
效仿易中天教授说三国的形式,我们今天也来说说《隆中对》
(一)一位智者——国士无双
1、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受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重要历史
人物,他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在陈寿笔下,他有哪些“亮”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史传文学写人一般不直接评价,一是通过人物言行来体现人物性格和志趣,再者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和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根据你们找到的亮点来看看这样写有何好处?
讨论明确: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笔法多样笔力集中,处处为塑造中心人物服务。由其他人物的评价和反应体现主人公更加客观全面。
五、课堂小结,提出疑问
理解文言字词句是学习好文言文的前提,应引起重视。
这样一位智者,刘备是如何见到的?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是怎样
的?大家课下思考,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第 二 课 时
一、孔明现身,继续评点
(二) 一段佳话——三顾茅庐
1、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史书与小说也有不同的见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是刘备亲自前往寻访孔明,也就是三顾茅庐。而《魏略》与《九州春秋》则说是孔明去找刘备毛遂自荐)除去对史学的考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更赞成哪种看法?
2、可以这样说,三顾茅庐的佳话无论真伪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同样是三顾茅庐,《三国演义》中讲得很详细,而在本文中作者仅用“凡三往,乃见”五个字做了简短的记述,为什么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小说要抓住读者,故在情节上大做文章,设置悬念等。而史传应尊重史实,不能对情节作夸大渲染,另外,此文中在突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因而简写三顾)
(三) 一席策论——运筹帷幄
既然作者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精彩,以致都略写人们熟知的三顾茅庐,那我们下面不妨就将视线投注到这一席策论。
1、天下形势(豪强并起:曹操、孙权等)
2、有利条件(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荆州、益州可图)
3、雄图霸业(军事、民族关系、外交、内政、行动)
(四) 一对君臣——如鱼得水
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一席策论、运筹帷幄,最终让刘备与诸葛亮结下君臣情缘。对于张、关二人的不悦,刘备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啊,当曹操痛失谋士郭嘉之时,刘备喜得诸葛亮,自然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而诸葛亮走出茅庐,辅佐明主,也算大志得伸,踌躇满志。根据你对三国历史和诸葛亮的了解,讲讲诸葛亮效忠蜀汉的事迹。
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经由《隆中对》这篇千古名文,我们聚焦一代名士诸葛亮,重温三顾茅庐的佳话,聆听卧龙先生的一席对策,近距离地感受了这位杰出人物的风采。请同学们课下借助《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述,以及你对诸葛亮的看法,写一篇短评“我看诸葛亮”。
三、板书设计
千古名文——《隆中对》
一位智者——国士无双
一段佳话——三顾茅庐
一席策论——运筹帷幄
一对君臣——如鱼得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