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章中的字词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心理来探究人物形象 3、学习杜小康坚强面对生活的态度,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心理来探究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学生从中体会,并引出孤独的话题,进而进入课文(板书课题) 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关于曹文轩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长篇小说。 关于《草房子》 《草房子》这部小说通过桑桑、陆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几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 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他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时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时,他已经骑着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的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的领袖人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瞬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于是他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始了放鸭生活…… (三)积累字词 撩( )逗 扎( )成把 撅( )断 旧茬( )儿 戳( )破 凹( )地 歇斯底里:狂躁,不受控制的,不可理喻。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 (四)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可以从小说三要素考虑) 提示:人物:杜小康、杜雍和 情节:杜小康随父到芦苇荡放鸭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文章的故事情节又可以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提示: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随父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感受 高潮: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五)分析文章,赏析人物——走进杜小康 (1)画出文本中杜小康的语言,看一看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提示: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所谓言为心声,所以要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 (2)杜小康在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画出文章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并在旁边标注:产生这种心理的时间及变化原因) (六)自主思考: 曹文轩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杜小康在经历了这一次孤独之旅后成长了,那么综上分析,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七)课堂小结: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为这场风雨,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