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雷电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7 雷电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我们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戏曲知识简介:戏剧种类很多。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话剧、歌剧、舞剧以及戏曲。话剧以对话为主,如的《雷雨》、《屈原》、《茶馆》。 (2)剧情繁简和结构:多幕剧和独幕剧。多幕剧情节较复杂,人物较多,场景变化多,独幕剧情节较简单。 (3)题材反映的时代:历史剧和现代剧。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悲剧、喜剧和正剧。《屈原》是正剧。 2、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遂投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等等。对后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极大。 屈原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座右铭。 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字词。 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p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摆弄:摆布。 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 2、学生听读,理解剧情 3、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4、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5、合作研讨课文思想内容。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会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深入体会文意。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抽查背诵 二、研读赏析文意 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断比赛。 2、研讨: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点拨: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三、对比引申,把握抒情方式 思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