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市大同中学教案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初二(18)班
执教老师: 刘燕萍
厦门市大同中学 语文 学科公开课教案
2014 至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 初二年段 第4章第 1节 第 1 课时
课题
分析、评价、反思、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反复诵读,在概述中把握、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
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好嘴”的含义,提高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习杨巴勇敢机智、随机应变的品质。
②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能够做到文明得体,准确表情达意。
学情分析
《好嘴杨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的第二篇文章。塑造了具有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形象。在初一年级已经接触过《口技》课文,同样写民间艺人。因此将二者进行对比。本文内容浅显,学生阅读往往能够一读而通,文章语言津味十足,情节跌宕起伏,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围绕“好”展开进行探究。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1、探究本文中“好嘴”的具体表现。
2、能够掌握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
难点
1、让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时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关 键
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分析“好嘴”,从而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 学 策 略
教法选择
讨论法、启发式
学法引导
从文中圈画关键字词,从文本出发,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
课堂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
教具仪器设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安 排(含内容、方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本文介绍了一位俗世奇人——好嘴扬巴。泥人张奇在捏泥技术,而本文奇在“好嘴”上。回顾以前学过的介绍民间艺人的课文——《口技》,口技者的“好嘴”表现在可以用嘴模拟各种各样的声音,生动形象,且惟妙惟肖,如身临其境。同是好嘴,《口技》与《好嘴杨巴》的嘴上功夫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杨巴巧答李宗堂。
重点研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7-15自然段。
2、浏览课文,找到“好嘴”杨巴所说的话,全班齐读。
明确:(第11自然段)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3、自由阅读课文7—15自然段,思考:好嘴杨巴“好”在哪里?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小组讨论)
明确:1.难度
①形势严峻:敢说
②时间紧迫:快说
③左右为难,处境尴尬:巧说
2.话本身:圈画关键字词分析。
①息怒:中堂大人勃然大怒,让大人息怒是第一要事。
②不知道:前文写到“立时猜到”,而这里写“不知道”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知者无罪。
③不爱吃:给中堂大人面子,有台阶下;爱不爱吃属于个人喜好,只有关系亲近的人才明白对方的喜好,而李大人与杨巴毫无关系,不知道他不爱吃乃正常现象。
④压碎的芝麻粒:正是因为芝麻粒压碎了,所以不容易被察觉那是压碎的芝麻粒,委婉道出其中奥妙,让中堂大人明白那并不是脏东西。
⑤大人不计小人过:大人与小人形成对比,给对方戴高帽。若李中堂还是不能饶恕杨巴,则显得他小气。
⑥痛改前非:自己犯了天大的错,真诚求得原谅,态度恳切。
4、文章在展现这一情节时,还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表现对塑造杨巴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1)李中堂大人:心生喜欢,对杨巴新生赞赏之意。
(2)完成下列表格
开 始
发 展 过 程
结 局
官员
吓懵了
一个比一个糊涂
摸不着头脑
杨巴
立时猜到
透着明白;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
一清二楚全明白
作用:通过官员的迷惑和不解、李中堂的视角,从侧面衬托出杨巴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处乱不惊,巧言辞令。
5、联系课文《口技》,进一步巩固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明确:正面:口技者的表演内容。
侧面:宾客多次不同的反应和简单的道具,衬托口技者表演技术高超。
6、本文为《好嘴杨巴》,文章开篇写杨七作用。
明确:(1)介绍二者各有所长。
(2)绝活:压碎芝麻粒,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3)衬托杨巴“好嘴”。
7、文章结尾写到杨七被埋没,而杨巴却名声大震,原因为何?从中你有何感悟?
明确:结合《刷子李》片段: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若无一技之长,则无地位可言。手技人凭手艺满足生存需要。但当时旧社会,手艺人生存也是非常艰难。在谋生过程中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如:如泥人张遇恶霸、地痞流氓羞辱,凭手艺智斗海张五。而此时,得罪的是高官,李中堂手掌生杀大权。杨七在文中也是一言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