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丹丹《满井游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杨丹丹《满井游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 杨丹丹 课题 满井游记 课型 精读 课时 2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1.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语。 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4.小组合作讨论法。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相 关 链 接 走近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酷爱山水,无意于仕途,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 “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2.写作背景 :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职务清闲,有空暇就游览背景附近的名胜古迹。作者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有满井,写下了这篇《满井游记》。 知 识 构 建 1.感受北方早春景象,学习袁宏道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2、了解作者,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知 识 预 习 1.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积累文言词语。 2.结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⑴这篇游记写了那个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⑶作者此次出游,作者的心境如何? 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航 (温旧导课:古诗词朗诵)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富有激情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我,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描写早春景象的,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初春的文言文《满井游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游记,跟随者袁宏道一起去领略那美好的春景。 (设计意图:以诗歌导入既温习旧知识,又充满诗情画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自学 ⑴朗读 提示:要求:1、读字清晰准确 2、注意停顿、节奏 3、注意把握语速 4、读出感情 分工: 1、第一段:全班齐读。 2、第二段:先女生,后男生。女生一句,男生一句。 3、第三段:全班齐读。 ⑵这篇游记美在哪里? 提示:分析文章美可以从所描写的事物,运用的修辞方法,其中蕴含的情感来分析。 (设计意图: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鉴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韵律重音停顿节奏的把握能力;配乐则可以进行情感熏染,增强情感体验。分析文本之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能力。) 三、合作互学 合作互学,品读悟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色彩”。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由眼前景到心中境的升华 链接中考: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学研讨能力,同时集中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全方面加深对情感的感悟。同时结合中考题目,学练结合,加深理解。) 四、展示激学 一、质疑: ⑴第一段写欲出不得体现作者什么心情?有什么作用? (2)文人的游记大多是和自己的仕途境遇联系起来的,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作者在被贬之后游玩小石潭,在短暂的欢愉之后,是深深的抑郁痛苦,而袁宏道的游记却全然没有这种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阅读文本延伸到深入解读文本,自由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以手抒我心:(出示一幅图片进行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