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教案3全国通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 高考专家 PAGE 1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PAGE 1 现代文阅读教案3 课 题:第一专题 教学目的:1.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现代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达到加深理解主旨的目的。 教 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点: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1 二、考点讲析: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渠道,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与转述这些信息。因此,在阅读中,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信息,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高考社会科学类阅读文章有以下特点: 1.学术性强。 一是指它的专业性,二是指它的系统性。不论是经过命题者删改的文章还是命题者从原文中节选的片断,都是如此。 选文的这一特点给我们带来的阅读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其一,所选文章在写作上多是深入浅出;其二,命题者为我们阅读理解提供了一定的提示,如标出篇名、作者或写作时间、必要的注解。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命题者提供的方便,读懂、读通这类文章不会是很困难的。 2.品位高雅。 高考所选的社会科学论文,其作者多为一流学者或作家,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语言也比较规范。同时这些文章又有着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 3.距离感大。 高考所选社科类论文写作年代一般比较早,今天中学生读起来感到有些超越知识背景,同时表达习惯有差距,有的专业用语与今天不大一致。 4.重点突出。 高考选作阅读测试材料的文章重点是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两大类。主要是顾及高中生的知识背景和解读能力,尽可能减少一点读解的障碍。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考查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求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与句的关系,理解文中某些我们平时不常用到的或在此处有着与平时不同意思的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社科类文章语言除准确之外,还常常用比喻、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这些句子的意思,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都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必须学会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体会其含义。 (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这是对前几项能力的概括。无论是抓准观点,理清作者的思路,还是理解句意和词语的含义,从根本上说都是“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4)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作者的思路 具体地说,就是要理解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论点,作者是如何自然地引出这一论点的;弄清楚文章用了哪些材料、从哪些方面或角度、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述这一论点;看出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总之,要坚持引论、本论、结论的思路,弄清楚文章的来龙去脉。 (5)准确地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就是在读懂文章、把握观点的基础上,沿着文章已有的论述往前推断,并根据作者在行文中所实际流露出的态度进行推断。 三、典型例示: 例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