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doc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 黄弗同 论典故――代序 诗词典故之学,古已有之,然语焉不详。从现代语言学观点看,典故应属于熟语学研究范围,我国传统的说法有成语,而无熟语之说。熟语的研究是五十年代开始的。典故应是熟语的一个层次,但又有其特点。它不仅具有词组形式,还有句子形式。一般说,固定词组是不可分的,但典故常可 换字、易位,甚至可以铺陈其事。汉语的典故具有鲜明的特点,其表现能力也是极丰富的。对它的研究,可涉尽到语言学、文学以及史学诸领域。这里试以唐宋诗词为材料,谈下面三个问题。 一、典故的形成 典故,一般释为典例故实,常指文学作品中引用的历史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先秦作品中已用典故,多为民间传闻,如“牛郎织女”一典,己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晥彼牵牛,不以服箱。”《楚辞》中亦多用典,比如《天问》中运用了不少民间神话、传闻。清代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作过考释,仍有一些不得其解。往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所用典故,多有出处依据。这些典故的出处大体分为下列各类: 出自儒家经籍者,如:“楚狂”。《论语·微子》载,有楚狂生名叫接舆的,遇见孔丘,讥讽地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谅,来者犹可追……” 今日狂歌者,谁知入楚来。(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出自诸子书者(这一类颇多),如:“腐鼠”,来自《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此类典故,如“鸥鸟”出自《列子·黄帝》,“蝶梦”出自《庄子·齐物论》。 魏晋以后诗人,多以佛家语入诗,如王维《过香积寺》:“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李商隐《题僧壁》:“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毒龙”“针锋”皆佛家语。 再有出自史书者。诗人咏史怀古,或写身世,或抒怀抱,常以史实入诗。如“飞将”出自《史记、李广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汉水东流,都洗尽、能胡青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辛弃疾《满江红》) 这类典故极多,如“二疏”出自《汉书·琉广传》,“山河百二”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华亭鹤唳”出自《晋书·陆机传》,等等。 还有出自文学作品的典故,如:“王孙”见《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王孙”常用作山林隐士的代词。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螟》)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属于这类的如“五柳先生”,出自陶潜的《五柳先生传》,“秋风客”出自汉武帝的《秋风辞》,“青衫泪”出自白居易《琵琶行》,等等。 另有源出古代笔记、随笔一类作品者,如:“树犹如此”,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桓公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扰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赏心亭》) 还有一类典故,源出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以及记载不确的史实掌故等等。如前引“牛郎织女”故事,散见诸家笔记中,估计早在民间流传。 属于这类典故者,如“吴钩”,出自《吴越春秋》,作宝刀解。“青鸟”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作使者的侥。 以上将典故出处作了大概的分类。典故的形成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特点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首先,典故须有所依据,不能臆造杜撰。古人用典,讲究言必有据,除了有些人显示自己博闻强识,“拘挛补衲,蠢文已甚”外,主要是为了取得一致的理解,不致产生岐义和误会。有些民间传闻、故事,也是口耳相传,习用已久,得到普遍承认而用在诗词中。 其次,典故其有约定性。并非一切有据的史实、故事都 传为典故。有人爱掉书袋子,使用冷典,僻典,常使人感到生涩、费解。一般说来,流传的典故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名人言行、感人的故事以及生动的神话、传说有关。这样形成的典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经引用,能使读者普遍理解并引起联想。如、“击楫中流”“请缨”“封侯”等与历史事件有关;“登楼”“兰径”“长门卖赋”等与文人学士言行育关;“举案齐眉”“巫公神女”等与爱情故事有关;“化鹤”“女拐补天”等与神话有关。这些典故一径约定俗成,便逐渐固定下来,表示特定的意义。 其三,典故常表现为两三字或三五宇的词组或句子结构,具有下列特点:①能概括出所引文献中记载的主要情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