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概 述 【含义】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药性特点】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固滑脱之功。 【功效】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 【适应证】滑脱不禁之证 【分类】 固表止汗药——自汗、盗汗 敛肺涩肠药——久咳、虚喘、久泻、久痢 固精缩尿止带药——遗精、滑精、 遗尿、 尿频、崩漏、带下 【配伍应用】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故须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以标本兼顾。 【使用注意】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 【教学内容】 1.固表止汗药 熟悉:麻黄根、浮小麦 2.敛肺涩肠药 掌握:五味子、乌梅 熟悉:诃子、肉豆蔻 了解:五倍子、赤石脂 3.固精缩尿止带药 掌握:山茱萸、桑螵蛸、莲子 熟悉:海螵蛸、芡实 了解:覆盆子、金樱子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固表止汗药概述 【性能特点】多甘平,性收敛,入肺、心二经。行肌表,调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汗止汗之功。 【适应证】 自汗——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 盗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 【配伍应用】治自汗当配补气固表药同用,治盗汗宜配滋阴除蒸药同用,以治病求本。 【使用注意】凡实邪所致汗出,应以祛邪为主,非本类药物所宜。 【固表止汗药教学内容】 麻黄根《本草经集注》 【药性】 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 固表止汗。  【应用】 自汗、盗汗。 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 实卫气、 固腠理、 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此外,本品外用配伍牡蛎共研细末,扑于身上,可治各种虚汗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鉴别用药】 麻黄与麻黄根功用鉴别 同:二药同出一源,均可治汗。 异:麻黄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根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浮小麦《本草蒙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 【产地】各地均产。 【采制】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处方名】浮小麦、浮麦。 【药性】甘,凉。归心经。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应用】 1.自汗,盗汗。本品甘凉入心, 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 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2.骨蒸劳热。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研末服,3~5g。 【使用注意】 表邪汗出者忌用。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敛肺涩肠药概述 【性能特点】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 【适应证】肺虚或肺肾两虚之虚喘证;脾肾虚寒所致之久泻、久痢。 【配伍应用】治久咳虚喘,配补肺益气药、补肾纳气药;治久泻、久痢,配温补脾肾药、补气升提药。 【使用注意】本类药酸涩收敛,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及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均不宜用。 【敛肺涩肠药教学内容】 五味子《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产地】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处方名】五味子、北五味、醋五味。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  【应用】 1.久咳虚喘。味酸收敛,甘温而润,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自汗,盗汗。味酸收敛,善能敛肺止汗。 3.遗精,滑精。甘温而涩,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4.久泻不止。 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5.津伤口渴,消渴。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6.心悸,失眠,多梦。 补益心肾,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 煎服, 3~6g;研末服,1~3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乌 梅《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 【采制】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名】乌梅、乌梅肉、乌梅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