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罐针灸治疗中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祝开心! * * 毫针刺法 Acupuncture Techniques 教学要求 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和捻转、提插等补泻手法。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 掌握针灸的治疗原则,选穴及配穴。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九针” 古代针具的总称。《内经》 根据形状分为:鑱针、圆针、禔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毫针的构造、规格 长短规格 寸 0.5 1 1.5 2 2.5 3 4 5 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100 125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毫米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针刺操作 针刺前的准备 ①做好解释工作,确定治疗方案。 ②针具检查 ③体位选择——舒适&方便针刺操作 ④消毒 针刺操作 毫针针法 ①进针方法 刺手(持针手,惯用手)、押手(按压穴位局部;针有倚靠) 单手进针VS双手进针 单手进针法 进针方法 进针方法 双手进针法 针刺操作 ②针刺角度 针刺操作 ③针刺深度:“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有至理,无过其道” 《素问·刺要论》 腧穴部位 腧穴常用深度 个体差异 年龄、胖瘦,敏感度 时令 春夏浅,秋冬深 疾病部位 在表在腑浅刺,在里在脏深刺 证候性质 脉实深刺,脉虚浅刺 得气与补泻要求 先浅后深或先深后浅 行针与得气 行针 又叫运针,进针后促使针刺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 得气 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操作者指下觉沉紧的反应。 常用行针手法: 提插法:深层 浅层 多用于四肢部位 捻转法:夹持针柄做前后相对运动→均匀 多用于内脏部位 得气 古称“气至”,现代称为“针感”、“经气感应”。 表现 医者:“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标幽赋》 患者:酸、麻、胀、重,或传导或局部肌肉跳动。 意义:“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 注意:辨别特殊情况。 留针与出针 留针——加强针感和针刺持续作用 方法:静留、动留 时间:10多分钟~数小时,常规留针30分钟。 出针 防止疼痛和出血,宜按压。 针刺流程 进针 02 行针 03 留针 04 出针 01 体位 消毒 得气 间断行针 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温寒 治标与治本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局部与整体 针灸选穴与配穴 选穴原则 ①局部选穴 ②循经取穴 ③对症选穴 配穴方法 ①前后配穴 ②上下配穴 ③左右配穴 ④表里配穴 ⑤远近配穴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针刺注意事项 患者的身体状况:过饥、疲劳、精神过度紧张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应采取卧位。 特殊人群:孕妇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太冲等禁止针刺。小儿囟门未闭合不宜针刺头顶部。 凝血功能障碍者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避免刺伤脏器,如肺、肝、脾、膀胱等 眼区、项部、脊椎部针刺的角度和方向 针刺适应症 神经系统:1. 偏头痛 2 头痛 3 三叉神经痛 4 外伤后麻痹 5 周围神经炎 6 小儿麻痹症 7 美尼氏综合征 8 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 9 夜尿症 10 肋间神经痛 11 肩痛和网球肘 12 手术后痛 13 中风后遗症 14.面神经麻痹 肌肉和骨骼:1 肌肉痛和萎缩 2 坐骨神经痛 3 肌肉痉挛 4 关节炎 5 椎间盘问题  上呼吸道疾病: 1 急、慢鼻窦炎 2 急、慢性鼻炎 3 普通感冒 4 急、慢扁桃体炎 呼吸系统疾病:1 急、慢性气管炎 2 支气管哮喘。 眼科疾病:1 中心性视网膜炎 2 单纯性白内障 3 急性结膜炎 4 近视眼(儿童) 口腔疾病:1 牙痛 2 拔牙后疼痛 3 齿龈炎 4 急、慢喉炎。 消化系统疾病:1 食道贲门失弛缓 2 呃逆 3 胃下垂 4急、慢性胃炎 5 胃酸增多症 6 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7 急、慢性结肠炎 8 急、慢性杆菌性痢疾 9 腹泻 10 便秘 11 麻痹性肠绞痛 教学要求 掌握艾灸、拔罐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灸法 Moxibustion 灼以艾火曰灸。《说文解字》 性温热,具纯阳之性→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内经》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 灸法 一般指艾灸法 1. 临床应用:虚寒性疾病,哮喘、反复感冒、慢性腹泻等。 注意事项:防止皮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