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的学者将年到年年的历史进程统一起来思考提出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三大革命高潮这条主线恰好反映了农民革命让位于资产阶级革命再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提升陈旭麓则提出了另一种三大革命高潮即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年第期崔志海在年著文关于中国近代史主题和线索的再思考学术研究年第期提出中国近代史有并行的四条线索简略为四化他认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国家的独立化思想行为的近
●有的学者将1840年到1949年110年的历史进程统一起来思考,提出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三大革命高潮,这条主线恰好反映了农民革命让位于资产阶级革命,再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提升。 ●陈旭麓则提出了另一种“三大革命高潮”,即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 。 ● 崔志海在1992年著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主题和线索的再思考》,《学术研究》1992年第5期),提出中国近代史有并行的四条线索,简略为“四化”。 他认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国家的独立化、思想行为的近代化构成了近代中国纷繁复杂的基本内容。这四条线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则变化不定,有时是平行的,有时是单一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有一条却始终在起主导作用,这就是工业化,任何时候都左右着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方向。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曾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勾结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过程,被一些学者简称为“两个过程”。 ●在中国近代史主线的讨论中,有的学者继承和发挥了毛泽东的这个看法,并批评和驳斥那些坚持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线的学者。基本理由是:(1)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发展资本主义视为主线就抹杀或模糊了反帝反封建这个根本任务;(2)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有进步的有反动的,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可以肯定,像洋务运动就不可列入进步潮流;(3)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与之相关的政治运动并没有救了中国,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救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救了中国。(张海鹏:《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 ●这些观点显然是在重复和拓展胡绳的看法,但更具“革命性”和“战斗性”。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近代化或者现代化是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演进到近代后的发展方向。中国虽然不是英国、美国那样原发性的近代化国家,但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也必然向近代化也就是现代化迈进。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由封建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这既包括反帝反封建,也囊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的更新。 ●章开沅1984年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民族独立和社会革新的混合的民族运动而展开的,包括农民起义、兴办工商业、政治改革、武装革命、文化更新、风俗改良等。所以,民族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章开沅先生的“民族运动” 说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三次高潮,即1900年之前的第一阶段,出现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两次民族解放高潮;1900年之后的第二阶段,则以更具近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为民族运动高潮。这三次高潮体现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进步线索。 ●显而易见,这是沿着胡绳阶级斗争理论的又一种思考,和“三大高潮”说异曲同工。 李双璧在1988年提出了“三维空间”说:这就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社会生产力的近代化过程和中国近代政治结构与思想文化的裂变及再生。这三者交错互动,形成了一个起伏不定的“三维空间”。而且其表现层次也不一定局限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方面,而是整体社会(李双璧:《大文化系统:观察中国近代史体系的新视角》,《求索》1988年第3期)。 ●这种多主线论的确别出心裁,超越了胡绳和李时岳,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主线讨论的必要性。 ●总之,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主线讨论中发出的不同声音,虽然还限于理论思考层面,没有拿出过硬的研究成果,但对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突破,却意义重大。其潜移默化的促进功能,在后来兴起的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已有所反映。在主线讨论中出现的80年代热、90年代温、最近几年冷的逐步为不少学者不大关心的现象,也和学者热心于立体式或整体性研究有关。诸如此类,同样是主线讨论当中不可忽略的又一重要成果。 四、深化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的研究 梁启超一向认为,史学的发展靠两条:即观念的更新与新史料的挖掘。事实上,二者相比,形而上的观念变革更难,也更具决定意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之后近30多年来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问题的讨论,最为显著的成果是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活跃了思维。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问题讨论所留下的学术财富和思想启迪是多方面的,这里仅提两点: ●20世纪初,在进化论史观的指导下,梁启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