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不同LDL-C降幅所需他汀种类及其剂量推荐1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专家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8):633-7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1 不同LDL-C*降幅所需他汀类药物及其剂量推荐 LDL-C* 降幅%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匹伐他汀 洛伐他汀 氟伐他汀 30% ----- ----- 10 mg 20 mg 1 mg 20 mg 40 mg 38% ----- 10 mg 20 mg 40 mg 2 mg 40 /80 mg 80 mg 41% 5 mg 20 mg 40 mg 80 mg 4 mg 80 mg ----- 47% 10 mg 40 mg 80 mg ----- ----- ----- 55% 20 mg 80 mg ----- ----- ----- ----- FDA公告显示: 瑞舒伐他汀10mg降LDL-C达47%,而同等的降幅需要阿托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80mg。 瑞舒伐他汀20mg降LDL-C达50%以上 他汀治疗注意事项 * 所有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治疗 LDL-C目标: 1.8 mmol/L或降低LDL-C水平50% 选择强效降LDL-C的他汀 LDL-C不达标, 可选择增加药物剂量或换强效他汀 如患者不能耐受较高剂量, 选择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专家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8):633-7. 4-8周复查血脂 LDL-C达标,继续治疗 1.开始药物治疗时 血脂、安全性检查(肝功能、心肌酶谱等) 2. 4~8周复查 他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达标、安全-----3月后复查,逐步调整为 6-12 个月复查 1 次; 未达标-----调整剂量,4~8周复查 他汀肝脏安全性监测1-2 1.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890-893.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390-429. 无异常 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暂停给药 他汀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 6-12月复查 AST或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值 他汀所致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 轻度增加,无需停药 如AST或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值(ULN),应暂停给药,且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出现肝功能不全症象者 不管转氨酶高低及其成因,均应立即停药并转肝病科处理 其他原因所致肝酶异常或慢性活动性肝病可继续使用他汀 他汀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依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 他汀相关转氨酶异常的处理 肌病不良反应临床处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890-893. 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治疗 一旦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应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住院进行静脉内水化治疗。一旦恢复,应重新仔细考虑他汀治疗的风险-获益情况 患者有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 CK不升高或中度升高 (3-10×ULN) CK呈进行性升高 随访、每周检测CK水平 排除药物作用 症状恶化 及时停药 继续治疗 慎重考虑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 排除常见的原因,如运动和体力劳动 排除常见的原因,如运动和体力劳动 检测CK (对于有肌肉症状的患者,还应检测促甲状腺素水平) 曾因服用他汀出现过肌病患者的临床处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890-893. 药物联合治疗 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 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相关肌病,可适当减少他汀用量并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变化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15-20h),为他汀间断用药治疗提供可能 在他汀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调脂药(如依折麦布、贝特类、缓释型烟酸等)不仅能全面调脂的,还能减少单独他汀的药物用量,减少相关肌病的发生 有研究证实补充辅酶Q10治疗后,可改善肌病的症状,但确切疗效仍待验证 D: 控制糖尿病 * 为什么要控制血糖? 因为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在5%以上者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相应的增加20%。 血糖控制的目标? 空腹血糖6mmol/L(108mg/dL), 糖化血红蛋白≤6.5%,在没有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下,HbA1c的目标要尽可能的接近6%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