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艾青.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沈从文 《湘西》集 《常德的船》《辰溪的煤》 《生命》 11、张爱玲 《流言》集 《公寓生活记趣》 《更衣记》 12、苏青 《浣锦集》 【思考与作业】 1、概述战时报告文学的兴起与特点 2、评述解放区的批判性杂文的历史命运 3、赏析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4、分析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个性 第二十三章 戏剧(三) 【重点】 《法西斯细菌》《白毛女》《升官图》《风雪夜归人》 【难点】 第三个十年戏剧类型的繁荣 【必读作品】 《白毛女》 一、解放区:“广场戏剧”的高潮 1、解放区戏剧运动 民族新歌剧的创造、旧戏改革的起步以及用话剧表现工农兵生活 新歌剧:《兄妹开荒》式的小型秧歌剧——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新歌剧《白毛女》 解放区旧剧改革: 其一是平剧改革。 从历史题材的改编入手。1943年秋,延安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究社”集体编写了《逼上梁山》(杨绍 、齐燕铭等执笔)。1945年1月,延安平剧院又编写了《三打祝家庄》(李纶、魏晨旭、任桂林执笔)。 其二是对地方戏曲的改革。 马健翎致力于秦腔及其他地方剧种的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3年创作了大型歌剧《血泪仇》。 《血泪仇》展现的是老实敦厚的农民王仁厚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故事。主要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两重社会两重天”的政治主题。 解放区话剧: 第一种类型是关于农村生活、农民生活状态的描绘,如《把眼光放远一点》、《过关》、《粮食》等。 第二种类型是关于部队战斗生活的展现,如《同志,你走错了路》、《李国瑞》、《团结立功》、《九股山的英雄》、《战斗里成长》等。 第三种类型是有关工业题材的,如《红旗歌》、《炮弹是怎样造成的》等。 第四种类型是有关知识分子生活的,如《民主青年进行曲》、《思想问题》等。 解放区的话剧创作大量采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秀成分,语言表达上吸取劳动人民的本色语言,从而促进了话剧在解放区的生活化、大众化、民族化。 2、新歌剧《白毛女》 ※ 1945年5月,鲁艺师生根据民间流传的“白毛仙姑”的传奇故事集体改编,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编剧,马可、张鲁等作曲的五幕十六场大型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成为现代民族新歌剧的奠基之作和代表之作。 《白毛女》取得巨大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民间(农民)文化形态、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影响下的“五四”新文化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理念三者的融合统一。 “始乱终弃”和“变鬼复仇” ——“以破除迷信,发动群众”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歌颂新政权”的时代主题, “人的解放和自由”的五四主题, “人鬼互变”的民间与传统文学的基本模式。 《白毛女》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二个因素在于塑造了生动鲜明的农民形象。 杨白劳是中国旧式农民的典型代表。 杨白劳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缺乏阶级觉悟,缺乏反抗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深刻反映了旧式中国农民在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时与生俱来的奴性思想和懦弱性格。 王大春则是中国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 由个人复仇转变为阶级解放 女主人公喜儿 天真活泼,善良勤劳的少女——朦胧的阶级意识——个人复仇——重新获得“人”的权利和自由。 《白毛女》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三个因素在于借鉴和融合了西洋歌剧、秧歌剧、民歌、中国传统戏曲等艺术精华,充分体现了解放区戏剧运动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 在歌剧的语言方面,歌词大多是具有中国民歌风味的好诗。 在歌剧的音乐处理上,结合西洋音乐加以改编民歌和地方戏曲,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乐曲。 《白毛女》成功,引发了《王秀鸾》(傅铎)、《赤叶河》(阮章竞)、《刘胡兰》(魏风等)等优秀新歌剧的产生,促进了解放区新歌剧的繁荣,为中国“五四”以来的戏剧舞台添上一笔亮丽多姿的风景,也对此后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二、大后方、上海孤岛沦陷区:“剧场戏剧”的繁荣 抗战初期:戏剧的民族化。 抗战相持阶段:话剧趋于成熟。 国统区:历史剧和知识分子题材剧 1、郭沫若等的历史剧 历史剧创作繁盛的原因: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政策上的压力 ;“重新认识与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社会思潮。 历史剧创作有两种主张,一种强调通过历史题材来表现现实;另一种则主张历史剧只反映历史本身,创作真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剧。 郭沫若从1941年起,相继创作了历史剧《棠棣之死》(1941)《屈原》(1942)《虎符》(1942)《高渐离》(1942)《孔雀胆》(1942)《南冠草》(1943),这构成了郭沫若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高潮,也标志着中国历史剧创作高潮的到来。 郭沫若强调历史研究要“实事求是”,是“发掘”历史精神,而史剧创作可“失事求似”,是“发展”历史精神,因为文学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历史事实的真实,而是内在的历史精神的真实。 《屈原》以屈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