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查干湖“冬捕”演绎别样风情
在嫩科尔沁草原东部,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有一个叫查干湖的地方。当地蒙古人称查干湖为“查干淖尔”。蒙古语为“白色的湖”。查干湖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允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河流摆动淤积等原因,致使嫩江河道改道,东移至大安台地以东,留下了大安古河道。支流霍林河水逐渐减少,河道逐渐淤积,出口被堵塞,形成了盲尾河。查干湖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水域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碧野青岗、山水相依的地理环境,四季分明、风和日丽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查干湖“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当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整个欧亚洲大陆北部的时候,茫茫的科尔沁大草原百色归一。银装素裹的查干湖像―块硕大的碧玉镶嵌在飞雪茫茫的北国,在风雪弥漫的冬季,白雪没膝的冰道上,前进着一队头戴貉皮帽子、身披羊皮袄的东北汉子,他们赶着马,拖着耙犁,拉着网……透过苍凉的原野,直奔与天连成一片的冰面。正如诗中说“走近查干湖冬捕,有一种走进远逝的楼兰古地之感,又好似来到秘鲁印第安人古老的生存部落,你会感受到大自然在平凡地接纳你,又在生动地拥抱你。”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驱散了严冬的寒冷,沉甸甸的大网拉出了鳞光耀眼的鲜鱼,也拉出了绚丽的希冀,构画出冬日查干湖的壮观景象。
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处被自然和人类完整保存下来的渔猎部落。
爱生活吗?那么这个冬天别再宅着了,背上心暖的相机,任凭寒风肆虐,坐马爬犁去草原大湖目睹“冰湖腾鱼”吧!
历史上的传承――“春擦钵”
查干湖周边的蒙古族部落,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食,惜湖如命,敬湖如天。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据史料记载,辽帝最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都要率领家眷来北方,在查干湖湖面上搭建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看够了想吃时再将薄冰打开,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历史上习惯把这种冬捕称为“春捺钵”。查干湖冬捕不仅是一种渔猎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冬捕是―项集体活动,使得各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一切文化和精神在冬捕的日子里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和传承。查干湖冬捕是人类生存成果的一次大的,全面的,辉煌的展示和普及。这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处被自然和人类完整保存下来的渔猎部落。在现在文明中保存着传统文化生活的内涵,这是对历史的一种延伸,它的价值不单单在于记录了人类文化的走向,还记载了人类精神的历程。
著名民俗学家曹保明先生描写查干湖冬捕的文章《最后的渔猎部落》获全国文学大奖后,在江苏举办的颁奖大会上,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问曹保明先生:“请你用一句话去概括东北的查干淖尔。”他说:“查干淖尔是一个时时让人感动而人一目被它感动又忍不住去感动别人的土地。”杨澜说:“东北我不太了解,你的书我也没来得及读,但听了你的话,查干淖尔成了我永远向往的地方…一”
序曲――“祭湖?醒网”仪式
历史上的蒙古族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山祭水之俗。据说,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九翼铁骑,在晨曦时分,来到位于查干湖北岸的“青山头”台地。在“苏鲁锭”的引领下与众人一道手托“九九礼”,在九堆冲天圣火的噼叭声中,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站在祭台前,面对查干湖,对日九跪,对湖九拜,齐声高诵《查干湖祭词》。接着将芳香的奶酒洒进查干湖,意为让芳香的奶酒与一望无际的查干湖永久融为一体。
这一千百年来延袭下来的、带有传统宗教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流传至今天,场面壮观而神秘。由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渔把头宣布仪式开始,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手持法铃吹奏着海螺、牛角号,围绕摆放着九种供品和点燃九炷檀香的供桌、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烧的炭火转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经;查玛舞随之舞起;身穿白茬羊皮袄,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和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威武地进入祭湖醒网场地。渔把头左手端起盛满醇香奶酒的大木碗,面对苍天圣湖高声诵祭湖词,随后双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别弹向天空、地面,然后将碗中的酒倒入湖面凿出的冰洞,众喇嘛也边诵经文边将供桌上的供品抛入冰洞。渔把头从蒙古族少女手中接过哈达系绕在插满松柏枝的敖包上,蒙古族青年欢跳着将手中的糖果抛向人群,将桶里的牛奶洒向天空、地面。
祭湖醒网是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所表达的是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
冬捕――古老的生产方式
边老师四轮驱动的“霸道”,在白雪皑皑的冰面上,一路疾驶。借着微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