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律》(天长中学-李福琴)说课稿.docx

2017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律》(天长中学-李福琴)说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 安徽省天长中学 李福琴 PAGE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共安排三个课时,第1课时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2课时为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中学化学是从元素周期律开始,系统的研究微观世界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它帮助学生整合以往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无序到有序,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习选修3的相关内容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 将本节课设计成两个板块,板块一:探究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板块二: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这部分内容在课堂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记忆化学的知识基础; 2、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备一定理论基础;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资料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 4、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前微课的学习,能运用符号表征元素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2)通过对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弱 五、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前微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数周期性变化;二是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探究元素金属、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三是课后的延续学习。 六、教法学法 教法:微课导学、问题导向与合作探究 学法: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演绎推理、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引入 科学史: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镓,并公布了镓的密度为4.7。但门捷列夫却预言4.7是错误的,应该在5.9—6.0之间。布瓦博德朗不相信,又提纯了镓,结果测得密度为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的吻合,那么门捷列夫预言的依据是什么呢? 聆听与思考 设置情境,激起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节二:学生汇报课前微课学习成果 学生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分别通过投影仪汇报、讲解课前微课学习成果 学生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 课前微习题: (1)绘制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 (2)绘制1-18号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 (3)绘制1-18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 (4)总结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通过课前微课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实验探究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 思考: 1.金属活动顺序表如何排布? 2.由金属活动顺序表预测 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3.设计并完成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钠块、镁条、铝条与含酚酞的水(或加热)反应,比较反应剧烈程度 实验缺陷:钠、镁与(热)水反应有明显现象,但铝条与热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只能得出金属性钠镁。无法比较镁、铝金属性强弱 学生通过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优化实验方案—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实验创新意识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 改 进 实 验 实验:让铝粉与水加热反应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H2),溶液呈碱性(Al(OH)3),向生成物中滴加酚酞,无颜色变化 思考:通过以上现象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 结论: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 环节四: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思考: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哪些? 1、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阅读资料:课本P16表,比较Si、P、S、Cl非金属性强弱 结论:Si P S Cl 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使学生树立量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zilan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