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式转换
——民族档案学的学科建构之路
杨毅/张会超
2012-11-22 16:52:29 来源:《档案学通讯》(京)2011年1期
【英文标题】Paradigm Change:The Way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rchives 【作者简介】杨毅,云南大学社科处,昆明650091;张会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内容提要】 民族档案学是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阶段,迟迟未能完成学科化塑形。该学科的重新构建需要借助于学术范式的转换理念,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民族档案,重组知识资源,从四大维度来开展研究,从而促成具有学科意义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民族档案学的重生。 Ethnic archives science was a new branch subject, but was in the stage of materials transplantation in a long time, so it wasnt in popularization of discipl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archives science should obtain the help of conversion idea in academy paradigm, us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ulture anthropology, and recombine the resource of knowledge. Then we could get the rebirth of ethnic archives science from four dimensions. 【关 键 词】民族档案学/范式/民族档案Ethnic archives science/Paradigm/Ethnic archives 作为档案学分支学科的民族档案学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近几年来,表面上看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而实际上大多数研究多为介绍性的探索和传统资料的积累,既不能解答当下实际存在的多样性的民族档案现象,也不能成为解决重大民族档案实践问题的参考,从而导致学科化发展进程迟滞。深入分析这一现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民族档案学长期存在着学科学术范式的缺失和学术话语的匮乏,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变。 一、研究的困境:范式转换的诉求 民族档案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中国档案学会于1987年11月在昆明首次召开的少数民族档案史料评述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鑫昌等人的《民族档案学刍议:特征与任务》、龙和铭的《从民族档案的历史形成与应用看建立民族档案学的必要性》等文章首次明确提出了创立民族档案学的问题;会后,中国档案学会出版了《少数民族档案史料评述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从此以后,许多从事档案管理、教学及研究的学者逐渐把注意力投向了民族档案的研究,陆续出版了一批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如杨中一的《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及其管理》、华林的《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陈子丹的《云南金石档案研究》和韦章炳的《中国水书探析》等等。然而,细细品味这些研究成果,就会发现这些成果大都照搬照套传统档案学的理论和方法,仅对民族档案做介绍性的研究,缺乏对民族档案的特征特性、记述过程、收集视角、解读方式与利用途径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即使是在以民族档案为主题的著述中,大量的篇幅都是介绍某一个民族现存的、具体的历史档案,漂浮于表面,严重缺乏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 思来想去,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学术研究“范式”作茧自缚所致。学术研究的范式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理论模型或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框架,一旦形成,便成为学科共同体成员从事研究所遵循的共同信念、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它规定着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科学成就和人才培养,决定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形象和学科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传统,并具有既深且固的历史惯性。[1] 那么,综观目前民族档案学的学科发展,制约着民族档案学学科建构的又是哪些范式呢? 首先,按照学科知识的历史惯性,民族档案学归属档案学学科系谱,民族档案学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是档案学理论,而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都是以汉民族文化为源流、汉字书写档案为主线形成的知识体系,有关少数民族档案的内容基本不在研究范围之内,即使偶尔有所提及,仅只是作为点缀性、补充性的材料而出现,可以说是受主流与支流二分的正统中国文化观影响下,以汉族与少数民族为二分基准建立起来的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被奉为民族档案学研究的圭臬,貌似天经地义,却隐含着根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