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二、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因其主要成员均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员而得名。 该派成员在30年代因受纳粹迫害而先后迁往日内瓦和美国,理论影响日渐扩大。二战后,该学派主要成员回到法兰克福大学研究所继续工作,并培养出第二、三代理论家,其发展鼎盛时期为60年代,70年代后逐渐衰退。 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其异化和反人性。 该学派理论家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同时兼收其他理论,并调和、综合这些理论,形成了以现代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尖锐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对文艺和美学亦颇为关注,作了大量研究,取得重要成就。他们的具体文艺主张虽各不相同,但在批判现代社会否定人性、强调现代艺术在反抗社会、拯救人性等方面却是基本一致的,体现出鲜明的反异化的社会批判色彩。该派的代表人物有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和哈贝马斯等人。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6—1956),生于德国南部奥格斯堡一个富裕家庭。1917年入慕尼黑大学哲学系,后改学医学,二战时期曾被派往战地医院。他20岁起就开始戏剧创作,1922年以剧本《夜半鼓声》获奖,显示了戏剧创作的才华。他大胆进行戏剧实验与改革,创造出全新的“史诗剧”样式。 布莱希特1926年起研读《资本论》,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自觉应用到戏剧创作中去,极大地提高了戏剧的战斗性与教育功能。希特勒上台后,他被迫流亡国外,并在流亡期间不懈地创作诗歌、剧本、小说。 1948年返回德国,定居东柏林,领导柏林剧团继续史诗剧的实验,获得巨大成功。他的主要剧作有《母亲》(1932)、《四川好人》(1940)、《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伽利略传》(1947)等。戏剧理论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1948)及《补篇》等。 1. 具有鲜明无产阶级倾向的理性主义艺术观 布莱希特生活的时代正是法西斯政权竭力宣扬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鼓吹反理性主义和享乐主义,敌视科学与理性的时代。当时的文艺作品充满了低级庸俗和享乐主义的趣味。布莱希特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倡导一种具有鲜明无产阶级革命倾向的、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的艺术观。 (1)强调艺术必须与无产阶级共命运,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 布莱希特认为,任何时代处于上升阶段的阶级都是推动现实发展的先进力量,与这个阶级合作的艺术就是进步艺术,如18、19世纪欧洲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取代封建贵族历史生活的作品,都是进步的;20世纪无产阶级成为上升阶级,资产阶级日趋没落。同样,同无产阶级共命运的艺术,就是进步的新艺术。 (2)主张与非理性主义思潮相对抗,提出以科学与理性为基础的新艺术观 布莱希特认为,科学与理性总是与上升阶级相伴相生,无产阶级要推动历史前进,必然要高扬科学和理性精神,以实现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目标。无产阶级艺术也要以科学为指导,因为在现代科学时代里,一切进步艺术都不能离开科学。 (3)针对享乐主义的风尚,突出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 布莱希特认为戏剧艺术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解释世界,改造世界。艺术要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 当然,他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并不是取消其娱乐功能,而是融合娱乐与教育两种功能,通过娱乐功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功能。 2. 以“间离化”为核心的史诗剧理论 布莱希特最重大的艺术贡献就是创造了与欧洲传统戏剧完全不同的非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全新戏剧体系——史诗剧及其理论。 (1)何谓“史诗剧”? “史诗剧”,意谓用史诗即叙事方法在戏剧舞台上表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并展示其发展趋势。 布莱希特创立史诗剧,是对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戏剧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其最重要的突破,是以“叙事性”(或“史诗性”)取代了传统戏剧的核心范畴“戏剧性”。 它是用以事件和理智为要素的叙事性取代了传统的戏剧性,不像传统戏剧那样通过冲突激发观众的激情、共鸣以达到净化感情的目的,而是借助叙事、评判手段使题材和事件经过“间离化”而引起观众惊愕,取得理智的收获。 (2)史诗剧的核心特征就是“间离化” 所谓“间离化”就是有意识地在演员与所演的戏剧事件、角色之间,观众与所看演出的戏剧事件、角色之间制造一种距离或障碍(即陌生化),使演员和观众都能跳出单纯的情境幻觉、情感体验或共鸣,以“旁观者”的目光审视剧中人物、事件,运用理智进行思考和评判,获得对社会人生更深刻的认识。 间离化或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