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宋朝的盐税
从黄大仙开始,宋朝富可敌国(世界)的议论不绝于耳,人口占世界的25%,gdp占世界的75%,每年税入1亿6000万贯(黄大仙显然在忽悠,这个1亿6000万是贯、石、匹、束的总和),听得耳朵起老茧,耐心研究了一下宋明两朝的财政收入,发现问题。 问题是:两朝的盐税收入差距巨大。盐税占两朝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南宋末期,盐税甚至于占到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盐税实实在在支撑着两个王朝。 查了点数据,拿北宋来讲,正常年份财政收入大约6000万贯,盐税最高时达到3113万贯,约占一半,正常年份盐税大约2500万贯。
明朝万历年间,每年财政收入209万两白银,其中盐税超过100万两,明朝末期,盐税最高时达到250万两白银(整个财政收入约366万两白银)。 比例几乎是一样的,一半左右,甚至更多。 下面问题就是:宋明两朝的盐产量是多少? 正常一个人一年消耗不到5公斤盐,2007年,中国食用盐销量829万吨(全部盐销量6200万吨,包括工业用盐),人口12.7亿,人均每年消耗食用盐13斤,考虑到现在食用盐价格低廉,有可能一部分移作工业使用,食用的食盐也就是10斤左右。 北宋时人口6000万(官方统计),盐产量不会超过6亿斤,其中最重要的盐产地是两淮流域,盐城、泰州一代的盐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一个数据说淮盐一年产量90万引略多一点,这样估计当时全国的盐产量大致在200万引左右,一引116.5宋斤(据《宋史·通货志》,“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折合149市斤,北宋一年的盐产量大约就是3亿斤,每人每年5斤盐的消耗,比现在低一半,主要是因为盐价贵,吃的省,还有私盐的冲击。 宋朝朝廷把盐引卖给盐商,一引6贯钱,可得盐税1200万贯每年,有时朝廷会滥发盐引,还会多得盐税,但这样引起通货膨胀,盐商会提高盐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那么明朝的盐产量如何呢,按明代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每年盐产量是6亿斤,当时一斤折合现在596克,总量相当于现在的6.72亿斤,考虑到明朝实际人口比北宋增加一倍,盐产量也增加一倍,正好吻合(洪武、万历时期的官方统计,人口还是6000万,与北宋一样)。 明朝朝庭的盐税收入是:每引得银6两6钱4分,应得白银1328万两白银!但实际上最多时只有250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 宋朝每斤盐朝廷抽头51.5文,明朝每斤盐朝廷抽税0.022两白银,一两白银1200文,约合26.56文。明朝的盐税比宋朝少了一半。 那么零售价如何呢? 北宋一斤盐120文,明朝一斤盐据说三钱白银,折合360文钱,零售价明朝比北宋高三倍。 现在的问题就是明朝的盐税为什么流失这么多?本该得到的1328万两白银的盐税,只能收上来十分之一,而零售价一斤盐三钱白银,6亿斤就是一亿八千万两白银,除了给盐户微不足道的补偿(一引盐换一石粮,不到5钱白银),朝廷应该抽税1328万两,其余一亿六千万两白银的盐税流失,估计有盐商得到,有各级官员、军队腐败而雁过拔毛。 再拿乾隆年间来比较,乾隆年间,人口官方统计三亿六千万,是万历年间的六倍,有学者根据《两淮盐法志》估算,清代乾隆时期,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盐税达600万两,占全国盐税的一半以上,每年盐税总收入最多不过1200万两白银,当时一引盐200斤,价格固定在约4两白银,每斤盐售价20文。 乾隆年间淮盐最高产量53万吨,全国大约100万吨,折合现在20亿斤,当时每人不到6斤盐。 这样看来,盐价,明朝最高,一斤盐零售360文钱,北宋次之,一斤盐120文,清朝最低,每斤盐20文,斤的重量有所区别,铜钱的价值也有波动,但差距不是很大。 盐税占零售比例,北宋最高,40%以上,清朝次之,三分之一,明朝最低,十四分之一。而且明朝最奇怪的是,应收的盐税和实际征得的盐税差距巨大,收上来的盐税只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盐税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盐课”。据《尚书.禹贡》记载,青州所贡赋税有盐、细葛布、各种海产品等,可见盐税的雏形在夏朝就产生了。到了周代,税收设为九赋,是国家财政的经常收入,其中九赋之中的“山泽之赋”规定了对煮盐征收赋税。齐国的宰相管仲首次提出专卖思想,他认为:若盐铁专卖则能民不加赋而国家财用足。
秦朝盐税仍实行专卖。西汉武帝为了防御北部边疆,抑制商人资本的发展,实行盐专卖制度,制定了盐铁专卖法,全部官运官销。东汉光武帝时改用征税。隋后,采用租庸调税法,财政收入较富足,直到中唐盐都不征税。中唐以后,国家财政出现困难,开始盐税改革,大兴盐利。唐玄宗十年开始征收盐税,直到唐德宗年间刘晏改革盐铁制度,“寓税于价”,开始食盐专卖。
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