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耻感淡化问题及解决对策.docVIP

当代中国的耻感淡化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当代中国的耻感淡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耻感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是伦理道德的根本,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追求荣誉、远离耻辱的精神力量。耻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的伦理精华。中国现如今处于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各方的消极因素作用影响,当代社会耻感淡化,道德状况令人担忧,某些领域与行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人们的失德行为也逐渐增多。从耻感的内涵为着手点、通过分析耻感淡化的原因,深刻探究耻感道德淡化的解决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耻感淡化;原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26-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与和谐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以利益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割裂、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评价和规范标准的混乱、消极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社会耻感淡化,道德现状令人担忧,探究耻感淡化问题的解决方法与路径势在必行。   一、耻感的内涵   (一)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耻”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早有明确的记载。“耻,古作■。”《说文》曰:“辱,从耳,心声。”。在中华的伦理文化当中,历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将人的羞耻感作为重点的培养,并将羞耻之心看作道德的根基,其中以儒家的研究为代表,耻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台湾学者朱岑楼先生的研究向我们展示,《论语》中充满着强烈的耻感取向,四百九十八章中,与耻感有关的共计五十八章。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知耻”、“明耻”、“远耻”是道德的起点,更是追求道德的最高体现。孔子在论语当中提到的“智、仁、勇”建立起最初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强调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另一位儒家代表孟子在他的道德体系中,将“耻”置于人性本体和德性根源的重要地位。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人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四种德性发展的萌芽。作为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荀子也认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法家将“礼、义、廉、耻”当作“国之四维”。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德目中,成为众多伦理家与思想家研究的道德问题[1]。   (二)耻感的时代内涵   对于耻感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耻感就是羞耻感和知耻感。羞耻感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言行或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情绪体验。知耻感则是在理解了耻辱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耻辱自觉的规避和抵制”[2]。也有人认为“耻感是社会或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对主体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时,行为主体所产生的愧疚、羞耻、不安等心理体验,是人们为善去恶、积极向上的内在驱动力,它驱使人们求荣免辱、维护尊严,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自觉”[3]。我们以上说的耻感都是一种羞愧心理,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伦理标准下评价他人或自身的行为产生的,作为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和道德的约束力量。这种羞愧心理既包含惭愧,也包含内疚和悔恨。羞耻感,表现的是个人的道德意识,自身在别人对自己不良的行为厌恶或责难时,产生的一种羞愧与耻辱的心理情感,个人道德素养与社会道德文明的基石。   二、耻感淡化的原因   在一定程度来讲,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耻感淡化道德最终结果就是社会道德水准与道德伦理底线将会下降,最终无耻可言。虽然这一情况没有到大范围扩散的现象,但却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对当今社会道德耻感问题进行审视与分析,造成耻感淡化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为中国现如今处于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是受一系列消极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耻感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割断与信仰缺失,儒家伦理丧失主导价值地位   中国人的伦理价值观念是建立在儒家的道德伦理基础之上的。耻感文化是我国人生哲学、道德伦理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人不可以无耻”的思想延续了几千年并影响深远,在民间大众的道德观念中,羞耻观念也根深蒂固,羞耻之心最为重要,对人的道德起到了非常强大的控制作用。儒家文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了激烈的冲击,这种否定造成了道德约束体系的混乱,甚至是空白,社会道德信仰出现了模糊。然而,它仍是中国人的基本伦理价值观念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利益导向”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主义曲解甚至是泛化了,并受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等影响,中国民众大肆的贬低与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丢之脑后,导致传统文化的割裂,存在中华民族中千年的儒家道德信仰被丢弃。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随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逐渐丧失了本身的价值主导地位,作为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