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宫醴泉铭》打印版.pdf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成宫醴泉铭 1 / 61 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2 / 61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 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 年)。碑高 2.7 米,厚0.27 米,上宽0.87 米,下宽0.93 米, 全碑共二十 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传 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身 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 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陕西省麟游县在西安西北160公里处,隋朝在这里修建了避 暑离宫仁寿宫,唐朝改建为九成宫。当时长安城水源困乏,宫中 用水全靠从河道里“以轮汲水上山”。公元632 年,李世民在九 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 水流出。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样 香甜。大家极为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由魏征撰写铭文, 欧阳询执笔写字,匠工刻于石上。魏征铭文记述了九成宫建筑的 宏伟,唐太宗功业的伟大,醴泉发现的经过,以及它象征祥瑞的 意义。特别的是, 铭文后半部,它是魏征发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 主张,至今犹有借鉴价值。“黄屋非贵,天下为忧”, “居高思 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 《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 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 圆,结构布臵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 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明陈 3 / 61 九成宫醴泉铭 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 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 “正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慎重、严谨,没有过分的 表现,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 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 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 和秀健,古今一人。” 《唐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 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 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醴泉铭》的书写者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 湖南省长沙市)人。仕隋为太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 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 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 作之一。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 公里,原为 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 )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 并臵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 4 / 61 九成宫醴泉铭 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 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 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 )夏 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 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 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91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114423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