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穴位贴敷疗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五章 穴位贴敷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又称药物灸。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中药研磨成粉状制成糊膏状,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二 、源流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论述到“蚖……以蓟印其中颠”。 《神农本草经》亦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 “内者治内,外者治外”→《内经》 “ 内治亦可以外治”→ 《伤寒杂病论》 《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斤要方》 《太平圣惠方》 《世医得效方》 《普济方》 《本草纲目》 《医宗金鉴》 记载 《普济方》药敷涌泉治鼻渊; 《本草纲目》药敷神阙治疗水肿; 《理瀹骈文》被誉为“外治之宗”,指出内服汤药与外贴有“殊途同归”之效 “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发,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 “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想立应”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三、理论依据 (一)理同内治 病由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 ,故先取其外。 经络有 “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作用。内服汤药与外用贴敷均作用于经络,到达病所。 (二)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贴敷,所选用的药物均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组合以祛除病邪。 穴位贴敷更注重药物的归经属性和引经作用。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理瀹骈文》 (三) 经络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经脉“内属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 《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有时脏腑疾病反应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经络学说史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 四 作用 1、消瘀散结 2、温经通络 3、防病保健 第二节 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证 使用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性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病 虚人感冒等。 2.胃肠疾病 : 慢性胃炎 胃溃疡 胃下垂 胃肠功能紊乱 慢性胃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等 3.骨科疾病 : 各类关节炎 颈腰椎病 软组织劳损等 4.外周神经病 :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炎等 5.皮肤病 :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 湿疹 寻常疣等 6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痛经等 7.儿科疾病 : 遗尿 厌食 慢性腹泻 营养不良等 第三节 临床应用 一 、常用处方 根据选用的药物的种类及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方灸和复灸方。 (一) 单方灸 常用的单味药主要有白芥子、蒜泥、斑蝥、细辛、天南星、墨旱莲等 1 白芥子灸 白芥子研成细末,醋调为糊状,取3-5g敷贴于穴位上,胶布固定,服帖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部灼热疼痛为度。 适用于风寒湿痹、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2 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 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 敷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等。 3 斑蝥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