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大气环境化学-6-转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9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3.9.1地球的热平衡: 来自太阳的辐射,一部分在到达地面之前被大气反射回外空间或者被大气吸收之后再辐射而返回外空间(反射);一部分直接到达地面或者通过大气而散射到地面(地面吸收)。 到达地面的辐射有少量短波长的紫外光、大量的可见光和长波红外光。这些辐射在被地面吸收之后,最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外空间,从而维持地球的热平衡。 3.9.2吸收长波辐射的物质 大气中能够吸收长波长的主要有CO2和水蒸气分子。 大气中的CO2虽然含量比水分子低得多,但它可强烈地吸收波长为1200~1630nm的红外辐射,因而它在大气中的存在对截留红外辐射能量影响较大。对于维持地球热平衡有重要的影响。 ★ 3.9.3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由于人们对能源利用量逐年增加,使大气中CO2的浓度逐渐增高。另一方面,地球表面的植被日趋减少,以致降低了植物对CO2的吸收作用。 CO2在一年内的周期变化呈现出夏季低而冬季高。 除CO2之外,大气中还有一些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些比CO2的效应还要强。 气温变暖在全球不同地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赤道地区至多上升1.5℃,而高纬度地区能上升6℃以上。这样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将明显减小,使由温差而产生的大气环流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温室效应对北半球影响更为严重。 某些地域暴雨 0.9-0.7 0.9-0.7 低纬度(0°- 30°) 夏季少雨 1.2-1.4 0.8-1.0 中纬度(30°- 60°) 冬季多雨 2.0-2.4 0.5-0.7 高纬度(60°- 90°) 冬季 夏季 降水变化 温度变化值为全球预测平均数的倍数 地域 表2-29 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地域性差异 由温室效应导致的气温变暖,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带的冬季变化幅度最大。 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 浓度峰值在20-25Km处,空气分子数密度的变化趋势为由下而上减少,而臭氧混合比是在30-35Km处有一峰值,向上向下均降低。 3.10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 3.10.1臭氧层形成与耗损的化学反应 1)形成:臭氧层的生成是由于平流层中O2光解的结果 O2 + hv→2O· (λ243nm) 2O· + 2 O2 + M→2 O3 + M 总反应: 3O2 + hv→2O3 2)臭氧的消耗过程,其一为光解(保护、储能), O3 + hv → O2 + O· (210nm<λ<290nm) 另一个消耗过程为: O3 + O→2O2   臭氧层破坏的催化反应过程: Y · + O3 →YO · + O2 YO · + O →Y · + O2 总反应 O3 + O→2O2  其中O也是O3光解的产物。已知的Y物种有NOX(NO·、NO2 ·)、 HOX(H·、HO·、HO2·)、ClOX(ClO·、Cl·)。 ClOX的人为来源是致冷剂,如F-11(CFC13)和F-12(CF2Cl2)等。在175~220nm的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 CFCl3 + hv→CFCl2 · + Cl · CF2Cl2 + hv→CF2Cl · + Cl · 光解所产生的Cl可破坏O3,其机理为: Cl · + O3→ClO · + O2 ClO · + O→Cl · + O2 总反应 O3 + O→2O2 3.10.2南极的臭氧洞现象 D.U.的含义是将0℃,标准海平面压力下,10-5m厚的臭氧定义为1个Dobson单位,1D.U.。 为什么仅仅在南极、北极出现臭氧空洞? 为什么在热带地区的平流层中没有发现臭氧空洞? 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 思考题 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 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何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8 酸雨 3.9 温室效应 3.10 臭氧层破坏 思考题: ⒈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⒉温室效应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