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与黑》研究综述57001.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 作 训 练·文 献 综 述 前言: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作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之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被誉为西方的“红学”。它在中国更是受到优待,“《红与黑》在中国的命运,大约算得上是个奇迹了。半个世纪的沉沉浮浮,居然没有湮灭,反倒向着更热闹的方向去”。1学者们已经对这部小说展开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渠道搜集了近五年来关于《红与黑》研究的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对《红与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于连的形象研究、主题和人物的比较研究两大块。此外,也出现不少有关司汤达与《红与黑》联系的研究、《红与黑》汉译研究等。本文对近五年来《红与黑》研究的概况进行了归纳并整理,以为今后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主体部分: 人物研究 于连形象研究 于连·索雷尔作为《红与黑》的主人公,因其性格的矛盾性和多重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一艺术典型一直在《红与黑》研究领域中经久不衰。早期对于连的分析评价主要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偏重阶级分析。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于连的形象才有了极大的转变,视为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政治色彩减弱,评价也趋于客观,他的悲剧性命运也引发人们的思考。2近年来研究方法和角度越来越多,于连的形象也成了万花筒。不少学者从人性角度、性格角度、情感角度等来深入分析于连的形象。 在《从于连的人物形象看人性的弱点》中,何顺莉从人性的角度集中选取了于连身上崇拜金钱、虚伪、崇尚权力和地位这三个人性弱点进行探讨,指出“需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是人无穷无尽的欲望”。而同样是对人性的探讨,陈玲在《发现人性的闪光点——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现实意义》一文中却对于连大加赞赏,认为他单纯善良,有才华有理想有尊严,不服输,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终身。的确,于连身上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但如此无限放大其身上的闪光点,赞美之词泛滥,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他不会为了钱而低头哈腰任人使唤,他不会卑躬屈膝,更不会为了金钱而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只是于连前期在市长家做家庭教师时的性格特征,作者忽略了于连在封建复辟势力卷土重来下,为了追求金钱、权力和地位,逐渐变成一个与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忠实奴仆。于连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矛盾交替的,我们应该辩证全面地来分析于连这个形象。“他的 写 作 训 练·文 献 综 述 内心经常在自由与禁锢、禁欲与放纵、自尊与自卑、虚伪与正直、反抗与妥协、雄心与野心中不断徘徊”,“他的这种迷惑与痛苦,展现的正是人类面临的诸多物质诱惑时所面对的心灵困境”,刘颂新的《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这篇论文更客观地概括了于连矛盾而真实、复杂而生动的性格特点,并指出于连的形象不仅限于那个时代,那个人物,更应看到他的普遍意义,看到他给现代人带来的的启示和意义。邓轶嘉在《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浅析》中也提出于连作为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充分体现了天使与魔鬼两面共存的真实人性,“于连不仅代表了在复辟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且代表了整个人类,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奋斗与生命体验,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和艺术魅力”。从单独地剖析于连的优缺点,到辩证地分析他形象的矛盾性,从单纯地讨论于连的形象特点,到将其普遍化,探索其形象的新价值和社会意义,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对于连的研究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性格层面的分析上,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法,不少学者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对于连进行新的解析。魏苗苗和房存在《想象性身份幻灭与自我的回归——对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拉康式解读》中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镜像阶段的深远影响对于连进行解读,认为“于连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将于连性格进行了自我异化,在自我迷恋的同时又加深了误认,从而必然导致想象性身份的幻灭,最终在镜子破碎时失去依照,而不得不真实地重新看待自己,实现自我的回归”。张焱的《浅论红与黑中于连的“俄狄甫斯情结”》一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讨论了于连性格中的“俄狄甫斯情结”的成因及其表现,用新的视角揭示于连悲剧人生产生的原因。在《从荣格原型理论角度剖析于连的性格》中,于珺从荣格的原型理论角度出发,利用“人格面具”以及“阿尼玛”两个原型对于连的性格进行分析,认为“于连就像是戴着人格面具,与真实内心的斗争从未停息过,而他对德瑞那夫人的感情也正是阿尼玛原型在夫人身上的投射”。这些全新的角度给于连形象的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还有不少学者从情感角度来分析,常见的是对于连的两段爱情进行分析。而在《从不同角度看于连的形象特点》一文中,李诗还从亲情、友情甚至大自然的角度对于连进行了别样的解读。他认为于连性格中的精明、自私和冷漠的一面源于他的父亲,善良和热情的一面又源于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的老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