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0课《致大海》.ppt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0课《致大海》.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大海 金希普 我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曾用竖琴唤醒人们善良的心, 在我这严酷的时代,我讴歌过自由, 为那些倒下的人祈求过同情。 “俄国文学之父” “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一生充满忧患。普希金一生创作有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写作背景: 诗人被沙皇幽禁在南高加索的奥德萨达两年之久,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要被再次流放,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当地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本诗的基本内容: 1、2节——诗人向大海告别; 3—13节——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 14、15节——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朗诵1、2诗节 )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用第二人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怎样的情感? 2、如何体会“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忧郁的怨诉、临别时的呼唤” 这几句诗? 参考 3、四、五两节歌颂了大海哪一方面特点?三至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歌颂了大海的自由奔放、毫无约束、充满活力、反复无常、随性而为的豪迈。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朗诵3至7诗节)思考: 4、拿破仑和拜伦与大海的精神有何相通之处?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为什么把他们视为“思想上的君王”? 参考 (朗诵8至13诗节)思考: 5、“世界空虚了”、“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这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怎样的认识? 参考 7、“永不会忘记”、“长久地倾 听”、“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无比的敬意,诗人将永远缅怀大海。 (朗诵14、15诗节)思考: 诗歌整体鉴赏 诗的风格—— 关键词:象征 直接倾诉 奔放壮美 深沉的苦闷 哀歌式的忧郁美 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 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 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 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散撒…… ——一位前苏联诗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威·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 返回 1、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所以第二人称、拟人手法的使用,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羡慕。 2、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着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 返回 参考: 4、拿破仑追求自由,领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虽然仍为反动势力打败,放逐于小岛上,但仍不能动摇他寻求自由的决心。拜伦虽然一个是诗人,但他是一个永远追求自由的战士,他以志愿军的身份参与希腊反封建革命,虽然不幸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从这一点上说他们与大海的自由奔放,冲破一切障碍的精神相似。普希金与同为诗人的拜伦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都用手中的笔来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作者赞美拜伦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作者又与拿破仑有着同样的人生境遇——追寻自由,却身陷囹圄。拿破仑虽身受困境,但仍不灭追求的精神,时刻激励诗人不能放弃信仰。因此普希金将他们视为自己“思想上的君王”。 返回 参考: 5、伟大诗人和自由战士拜伦之死,作者感到自由之神的幻灭,整个世界都空虚了,“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几乎找不到一个自由栖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一切福地都被人占有了。这时候,欧洲的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正由高潮开始低落,普希金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他并不绝望,他在再次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怀大海的形象和音响,决心把大海所启示的精神带向自己的足迹所到的地方。 返回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