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与评价标准(1)(精).doc

论析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与评价标准(1)(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析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与评价标准(1)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图书馆;评价标准   [论文摘要]论述了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并且结合信息社会的特征和要求,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同时论证了图书馆与信息素质的关系,强调在制定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时,制定信息意识标准和终身学习能力标准的重要性。 ??????“变化”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基本驱动力。我们要在这样的世界生存下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培养谨慎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一个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是知道怎样去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也只有学会终身学习的人,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1信息素质定义   1.?1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 ????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信息素质概念,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该协会对信息素质提供了官方的解释,他们认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即“掌握了利用信息工具的知识与技能,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同年,图书馆学信息学专家Robert?Taylor将图书馆专业与信息素质有机的联系起来,他指出一个具备信息素质的人,首先应该知道许多问题可通过信息来解决,了解信息源是必须的,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获得信息的策略和方法。1987年,图书馆学信息学专家Patrieia?Breivik将信息素质根据为一种了解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提出每个人都要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且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能够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IA)提出了一个被广泛引用、接受的定义,这就是“具备罗高信息素质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估和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了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的组织原理,知晓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信息素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各时期都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而已。   1.?2??21C,信息素质这一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21C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对人的信息素质要求逐步提高,信息素质的含义更加丰富。简单的用一种技能或者能力来概括是不够的,信息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要求不只是具备基本的技能,它需要有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以及具备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道德的利用信息,并且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信息意识。指人们对情报现象的思想观点和人的情报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2)信息能力。也可以说是信息技能,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3)信息道德。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4)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素质概念应该把焦点放在用户身上,即受教育者或者被培训者身上,而不是放在指导者或者教员身上,让用户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2图书馆与信息素质的关系 ???? 由于这些原因,不求完善,但求起步,成为我们由衷的愿望, ????从立项到完稿历时五年有余,这五年的时间,对三位风华正茂的执笔者,是成熟的关键时刻,他们都是学有所成的博士和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在事业上正处在继续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阶段。在这人生最宝贵的时间,不惜零点起步,从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考订,探索,思考做起。有的不计功利埋首书斋;有的长久看显微胶卷降低了视力;有的推迟个人专著的出版计划。为了同一志趣,进行这项合作,无怨无悔,是因为我们怀有这样的信心: 瞻望21世纪,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必将成为热点课题,充实和改变中国通史的面貌。 ????悟既往之不足,知来者之可追! 这是我们在遗憾后的信念,也以此谨向支持和和帮助过我们的同仁略表心迹和谢意。 ????注: ????⑴、⑵《中国历史研究法》,《饮冰室合集.专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⑶参见季羡林《中国历史必须重写》,《光明日报》1997年6月11日 ????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卷450页。 ????⑸参见马克思说: “‘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501页)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