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潜入大脑的虫子 潜入大脑的 虫 ——曼氏裂头蚴 083462 齐颖 病例一 2006年,许女士36岁,一年多前,记忆力开始衰退,讲话也变得很不利索。2006年8月,她突然嘭的一声倒在地上,全身抽搐不停。四处求医后最终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6年11月的一天,许女士在这家医院接受了脑外科手术,主刀医生王咸昌很顺利地找到了病变位置,然而原以为的肿瘤组织或是其它异常病理组织,却像丝线一样越抽越长,甚至在病人的脑子里不停蠕动起来。医生将这个长条一点点地从脑子里拉出来,在尺上一量,足足有21cm. 病例二 因为频繁发作“羊角风”,14岁湖南少年小勇从去年开始就不得不辍学在家。2008年7月24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医生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通过开颅手术,成功从小勇脑内取出一条长达10多厘米的小虫子。就是这条盘踞在小勇脑内蠕动游走的小虫子导致他多次癫痫发作。这条小虫子到底从哪里来? 藏匿在大脑中的虫子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Cobbole,1883)]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人体。但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较成虫为大。 病人眼眶中取出的一条曼氏裂头蚴 形态 曼氏迭宫绦虫 1、成虫 长60—100cm。宽0.5—0.6cm。头节细小,呈指状。 2、卵 椭圆形,两端稍尖,长56—76μm,宽31—44μm,呈前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3、裂头蚴 长带形,白色,约300mm×0.7mm,头部膨大,末端钝圆,体前段无吸槽,中央有一明确凹陷,是与成虫相似的头节。体不分节但具横皱褶。 生活史 曼氏迭宫绦虫经由3 个宿主完成其生活史:犬、猫以及虎、豹、狐等食肉动物是其终宿主;剑水蚤是其第一中间宿主,蛙、蛇、鸟类和猪等是其第二中间宿主;人可作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裂头蚴在宿主肠道内发育为成虫。裂头蚴寿命较长,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12年 流行特征 感染方式有3种 ⑴用生蛙肉或蛇肉局部贴敷伤口或患处而获感染。民间传说用青蛙肉和蛇肉贴敷眼、颌面、会阴等处的伤口或脓肿,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蛙肉或蛇肉中染有裂头蚴,裂头蚴就会从贴敷处的皮肤、粘膜、伤口侵入人体。 ⑵食入含有裂头蚴的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鸡肉、猪肉等而获感染。民间有用生吞活蛙或生蝌蚪治疗疥肿、疼痛、皮肤过敏的,感染机会更大。食入人体的裂头蚴或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或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至全身其他部位寄生。 ⑶误食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而获感染。饮用生水或湖塘水,使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原尾蚴也可直接从皮肤或眼结膜侵入人体。 临床症状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偶然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可 因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微疼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道,危害远较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肿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浓肿。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型 : 1、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甚至并发白内障而使命。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 2、皮下裂头蚴病 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搔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和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疹。常被误诊为肿瘤。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有多小白虫(裂头蚴)溢出史。 4、脑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时昏迷或伴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