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彭禹(200439)
本课是人教版《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第二节。《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这样规定的:“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了课标制定者在观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的两个聚焦点。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其观察的方式和角度:一方面是对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过程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在全球视野下对历史影响的关注。这两个聚焦点构成了本课内容的两块基石,而且也给出了本课设计时的框架性的建议:即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最终在全球视野下完成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审视。
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起点。《课程标准》提供了立足点与骨架,但是要使一节课“活”起来,还必须有其脉络与血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赋予这节课以“灵魂”。
课堂的“灵魂”源于对现实的关注。马克·布洛赫说“我是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课程标准》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对现实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机械的关联。而是意味着对现实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因人而异的。钱穆写作《国史大纲》的时候,思考的可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还有没有继续生存的价值与可能?”胡绳在写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思考的可能是“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些思考造就了通史的“灵魂”,使得这些作者虽然观点各异,但是都写出了活的历史。对我来说,历史课堂的“灵魂”同样是一个永恒的追问:在无尽流转的时间舞台上,人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本课的“灵魂”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局部回答:人为历史所造就,但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当下,而未来则由新的历史所创造——这就是我通过新航路开辟者们的故事想要告诉学生的。
由此出发,本课的脉络大体由三个关键问题构成:
15世纪的欧洲是特别的,这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个欧洲将要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从何而来?为什么独独是他们完成了开辟新航路的伟业?这是本课设计上所要探讨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15世纪的欧洲弥漫着一种“黄金热”,这是当时所有欧洲人在心态上具有的共同特征。但是何以唯独迪亚士、哥伦布等人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完成万世伟业?这是本课设计上所探讨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新航路开辟者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不同立场与视角下对此的不同看法?这是本课设计上所探讨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本课大体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从15世纪欧洲的危局与困惑开始,渐次展现新航路开辟中的人与事,以期学生能够在历史概念的辨析中探寻英雄与凡人的分野,在西班牙与菲律宾对麦哲伦的对立评价中发现地理大发现的双重影响,并由此感受历史中的人,人所改变、创造的历史。
过程设计
导入:
开辟新航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被视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何以开辟新航路获得如此崇高的历史评价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审视、反思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与事。
展示课题:《新航路的开辟》
一、何以是他们?——中世纪欧洲的故事
展示材料1:TO Map
?教师提问:
你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图像吗?依据是什么?
你能够解释为什么这幅图像呈这样的格局吗?这显示了什么历史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欧洲人是如何看待图中的各个部分的?
这幅图像上的“ASIA”、“EUROPE”、“AFRICA”显示这是一幅地图。这幅地图与我们今天常见的地图相当不同,三个大洲的布局极为规整,根据我们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可以推测这一图像背后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这这是一幅“TO 地图”,反过来叫“OT地图”也可以,根据维基百科,这种地图最初出现于8世纪,是一名僧侣创作的。而所示的这幅地图则已经经过了简化,出版于15世纪后期。可以代表中世纪时期一般有阅读能力或者接受了宗教宣传的人对世界的看法: 这个世界由亚洲、欧洲、非洲构成,分别是诺亚的三个儿子闪、雅弗与含的后代居所,被顿河、地中海与尼罗河分隔开来;亚洲因为是基督诞生与殉难的地方,因而具有神圣的意义,耶路撒冷处于世界的中心,在东方遥远的地方,是伊甸园的所在,在一些地图上,有六翼天使手执火剑保护的标识。在罗马看来,非洲是未开化之 地,而东方则在异教的统治下沦陷,天主教徒有不可推卸的将基督教的圣帜插向远方的义务。
(设计说明:一幅与当下迥然不同的地图带出的一个与今日迥然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在这种特殊世界观背后的特殊时代。也为说明宗教在新航路开辟方面的作用埋下伏笔)
13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却在事实上将要颠覆这样的观念。
展示材料2:《马可·波罗游记》插画
教师提问:
你能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为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