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讲地球教材环境的基本特征
台风云系
太平洋上的漩涡云
人类到底还能承受多少?
第二讲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Ecosphere or Earth System
Lithosphere
Atmosphere
Biosphere
Hydrosphere
第一节 大气圈(Atmosphere )
空气是地球自然物质组成中最轻的物质,
它包围着固体地球,成为地球最外面的一个圈
层,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赤道上方高
42000千米和两极上方高28000千米的高空仍有
大气存在的痕迹。
2-1 大气圈(Atmosphere)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2-1 大气圈(Atmosphere)
大气圈的结构
对流层
平流层
• 按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 按特殊的大气化学成分分层——臭氧层
2-1 大气圈(Atmosphere )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切 密 最 系 关 类 人 与
下层(摩擦层或大气边界层 )——大气污染物
中层(自由大气层 )——天气过程
上层
2-1 大气圈(Atmosphere)
平流层
• 同温层:在平流层下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
小,气温趋于稳定;
• 臭氧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层中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
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且干燥,水汽、尘埃的含量甚
微,大气透明度好,很难出现云、雨等天气现象。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吸收对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组分,有毒害作用
2000年9月6 日,南极上空 南极洲极为罕见的珠母云因
的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被破坏
南极臭氧洞成因科学假设
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的自然现象
火山活动的影响
当地天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人为活动的影响—如氯化物的排放进
入大气平流层层
拯救臭氧层
氯氟烃类、有机溴化合物、氧化亚氮及亚音速飞机排放分
氮氧化物、甲烷、水汽和二氧化碳等。
氯氟烃类物质,由于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易于储存、价
格便宜而被广泛用作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等。
到80年初,每年排放100多万吨,欧美日等占90%以上。
化学稳定,寿命长,不易在对流层分解,扩散入臭氧层,
受到短波紫外线的辐射,分解出氯原子自由基,消耗臭氧。
哈龙溴化物(消防灭火剂,薰土剂,干洗衣服)释放溴原子对
臭氧破坏力是氯原子30-60倍,也是臭氧损耗的“罪魁祸首”。
氯原子自由基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反应,就象一辆辆“运”臭氧的
车子,不断地来回搬运臭氧,臭氧在不断减少,而氯原子却不
见消耗。一个氯原子自由基能够消耗十万个臭氧分子。
微量的含氯化合物进入平流层,都会造成臭氧层的巨大损耗
P. Crutzen ,M. Molina
和Sh. Rowland发现了臭
氧层耗损机制,1995年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研究观测结果显示今年该区域臭氧空
洞在面积和厚度上将创下历史纪录
• 2006年10月20 日,美国宇航局卫星图片显示,代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