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1.名师工程如何造就出名副其实的大家公认的名师?
2.为什么有的名师昙花一现,而有的名师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什么有的名师总是原地踏步,而有的名师终成大家?
3.名师及其成长的标志是什么?名师与其他优秀教师的区别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名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4.每个名师都必须钻写基于教学主张的论文(系列论文),并至少有一篇在核心刊物发表,此为名师研修结业的必备的核心条件。
论名师的教学主张及其研究
余文森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缺乏教学主张,或者教学主张不鲜明、不坚定,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教学主张也是区别于其他教学名师的重要特征,教学名师、名家和流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教学主张上。这是我们对名师的基本定位,有不少教师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明显,但却没有孵化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没有凝炼出自己的个人理论,没有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从而只是停留在所谓好教师或优秀教师的层面,不能往教育家方向和境界发展,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这类似有的地方的产品质量很好,价格又低,所谓价廉物美,但因缺乏品牌培育,在全国不能产生影响力,不能做优做强,从而也影响自身的发展。教学主张不仅是我们对名师个人发展的定位,也是我们对名师培养工程的定位。据我个人理解,不少名师培养工程流于形式、特色不够、针对性不强、成效不高,就是因为缺乏教学主张的统领。名师只能量身定做,进行个性化培养,它必须围绕教学主张这一核心、中心、灵魂展开。无论是名师的成长还是名师的培养,主张的提出是关键(前提),主张的研究是核心(中心)。
一、教学主张的提出(来源)
(一).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
思想来自于思考,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或形成对教学的一些看法、想法、念头、观点,我们将其统称为教学思考,这些思考不乏是有价值的见解,但总体而言,是相对零散,不够系统的;是相对浅层,不够深度的;是相对模糊,不够清晰的。只有经过理性加工和自我孵化,教学思考才能提升和发展成为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系统的、深刻的、清晰的思考和见解,它具有稳定性和统领性,稳定性意味着思想一旦形成,不容易改变;统领性指的是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力,行为是由思想而生的。柏拉图曾说过,奴隶之所以是奴隶,乃是因为他的行为并不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名师应该是教学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名师的教学行为应该代表名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名师的第一素养。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玩石或者一头畜性了”(帕斯卡尔),教学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没有教学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教学机器;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没有教学思想,就没有教学尊严可言,教师唯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拥有教学乃至人生的尊严。马克思说得好:“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把有价值的教学思考转化为教学思想,把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教学信念(信条、理想、信仰),使教师的教学认识、教学情意不断得到升华。教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学信念(教学信仰、教学信条)。可以说,教学信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信念一旦产生就很难改变,除非受到有意的强烈的挑战。
(二).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个人理论”,它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
理论来自实践,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形成和积累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招数、策略、特点、亮点,我们将其统称为教学经验,这是真正原生态、原发性的东西,是教学的宝贵的资源。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经验,以为有了实践就有了真知,凭教学经验能够取得教学的成功,所以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经验的目光审视、看待教学问题和教学行为,从而把自己的认识、实践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反倒成了自己提升的“樊篱”,有的教师因此出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特级教师们普遍反映,他们在高原期一致的感觉,也在于“理论的贫乏”。我们认为,相应的实践经验无疑是促进理论滋生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教师的个人理论一定是来自教师个人的实践和经验,但是,由实践到理论,由个人经验到个人理论,这个过程不是自发产生和实现的。教师不仅要有实践意识,而且需要有理论自觉,一方面把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所行、所见、所闻、所得加工、提炼、升华为理论;另一方面,用先进科学的理论反思、批判、充实、引领自己的实践和经验。通过这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