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PPT—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特性 实验方式: 只是在3#号线滤后投加二氧化氯消毒,而对比组(1#和2#线)仍采用传统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滤后投加量分别为0.8、0.6和0.4mg/L,每种投加量运行两天,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考察指标分为生物学指标、消毒副产物两部分。 实验结果: 在二氧化氯预氧化投加量为1mg/L的前提下,滤后二氧化氯投加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消毒特征略有不同,但是0.4~0.6mg/L可以满足消毒的需要。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生产规模的现场试验 表5 济南玉清水厂二氧化氯强化处理后水质报告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4.2.3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特点 ★ 高锰酸钾能够强化混凝、降浊除色,在去除嗅味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 活性炭对藻毒素有吸附作用。 湿式粉末活性炭和普通干炭 表6 湿式粉末活性炭和普通干炭对比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除藻效能 图7 高锰酸钾投加量(左图)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右图)对水质的影响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粉末活性炭的除藻毒素效能 研究试验用水为峡山水库蓝藻水华时水库原水,水质波动范围见表7。 表7 峡山水库蓝藻水华时水质状况 实验研究时采用湿式粉末活性炭,微囊藻毒素、UV254 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粉末活性炭吸附试验结果参见图8。 图8 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水质的影响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 投加方式: 选择在水库出水口投加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8mg/L),在水厂投加湿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与混凝剂同时投加。 研究结果: 现场感官指标的变化 从混凝效果上有明显的改善,矾花大,呈絮状,沉速较快。滤池内基本上没有气味,嗅味强度为零。 关键指标的去除比较 玉清水厂稳定运行后,部分关键指标去除率对比见图9,水厂示范工程运行后的水质检测情况见表8。 图9 关键指标的去除率比较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表8 济南玉清水厂高锰酸钾-湿式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后水质报告(平均值)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4.2.4 气浮—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工艺的现场试验 眉村水厂常规工艺运行特征 眉村水厂工艺流程图见图10。 图10 眉村水厂工艺流程简图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眉村水厂各工序出水水质数据的统计结果(5次测定平均值)见表9。 表9 眉村水厂各工序出水水质变化规律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气浮—粉末活性炭预处理技术现场示范运行研究 气浮池工艺 运行方式为:回流水泵出水(0.4 MPa)与空压机(储气罐)压缩空气(0.4~0.5 MPa)在溶气罐混合,产生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与加药混合后的原水混合,大量微气泡粘附于杂质颗粒上,靠浮力使其上升至水面而使固体、液体分离。分离出的杂质浮在水面上,通过刮渣机将渣层刮除。清水通过池底穿孔集水管汇集到清水区。 粉末活性炭工艺 该系统的加注点选在原沉淀池反应池的进水口,投加量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气浮池出水水质状况,控制在5-20mg/L。粉末活性炭采用160-200目果壳质粉末活性炭,在反应池进水口采用强制扩散手段,以利粉末活性炭充分发挥吸附作用。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气浮—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工艺运行效果 该处理工艺运行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气浮—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流程图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气浮-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稳定运行后,跟踪采样分析,各工序出水中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参见表10。 表10 气浮-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在眉村水厂各工序出水中水质指标的变化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气浮-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各工序出水中藻毒素的变化规律示于图12,与常规工艺对部分污染物的去除率比较示于图13。 图12 试验工艺藻毒素变化曲线 图13 试验工艺与常规工艺对水质的影响比较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2009-5-21 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净水技术 徐 璇 重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应急处理技术 2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4 还原性污染物应急处理技术 3 3 可吸附污染物应急处理技术 3 1 主 要 内 容 4 微生物及藻类应急处理技术 事件1 巢湖蓝藻聚集事件 2010年07月08日,受高温天气及开闸泄洪等因素影响,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