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HACCP应用与认证研讨会入选论文 /haccp
PAGE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食品伙伴网
二氯异氰尿酸钠应用于食品消毒的危害分析
谢丹 易志伟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 珠海)
摘 要: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外用广谱消毒剂,消毒过程中产生三聚氰胺类似物氰尿酸。相关资料表明:氰尿酸对哺乳动物具有低急性毒性,并且它和三聚氰胺会产生联合毒性作用。通过危害分析表明,二氯异氰尿酸钠应用于食品消毒杀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食品受到二次污染可能性。
关键字: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危害分析;HACCP;
问题的背景
消毒杀菌是食品生产工艺流程中必有的一个环节,也是食品企业HACCP体系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关键控制点。不管是原材料还是生产环境,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储存工具,都必须经过对应的消毒杀菌处理以达到相应的卫生安全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对消毒剂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若消毒剂选择不当,虽然可以满足消毒杀菌的要求,但是却存在对食品二次污染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有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日常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剂使用,那么这一类消毒剂应用于食品消毒时,会对食品安全卫生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存不存在二次污染的现象呢?本文将通过其应用于食品消毒的危害分析,探讨这些问题。
2 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基本物化性质和消毒作用机理
二氯异氰尿酸钠(简称“二氯“,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作为有机氯消毒剂代表性的产品,在社会家庭、医疗防疫、养殖、工业、农业、食品生产加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水溶液中,二氯异氰尿酸钠主要分解产生起消毒作用的次氯酸和少量氰尿酸晶体,那么此类消毒剂在消毒作用之后产生的这些残余物质,尤其是产生的氰尿酸是否存在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可能。我们将通过对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消毒作用机理和残余物质氰尿酸的分析,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2.1 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基本物化性质
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分子式为 C3O3N3Cl2Na,结构式是:,相对分子质量:219.95(按200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
根据2006年1月1日实施的HG/T 3779—2005,二氯异氰尿酸钠应符合下表1[2]的要求:
二氯异氰尿酸钠成品一般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睛、皮肤等有灼伤危险。干品能长期贮存,有效氯的下降比较微小,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强氧化剂和氯化剂。能有效地杀灭各种细菌、芽胞、真菌、病毒,对甲、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强的灭活特效,并且具有灭藻、除臭、净水、漂白的作用[3]。
2.2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消毒作用机理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属于有机氯系消毒剂的一种,其消毒作用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在常温下性质比较稳定,溶于水产生具有杀死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3]。
二氯异氰尿酸钠溶于水消毒作用机理如下:
+H2O +HCLO
反应产生的次氯酸起到主要的消毒作用,而氰尿酸则是略有苦味的无色无臭的白色晶体,下面我们将主要探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反应后的残余物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3 二氯异氰尿酸钠反应残余物对人体的影响
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反应后主要生成次氯酸和而氰尿酸。其中次氯酸在消毒过程中分解后不会留有残余,它的浓度的大小决定着消毒效果的强弱。因此合理配制所需要的浓度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水产养殖场所的消毒,浓度过高会导致鱼虾的死亡。
氰尿酸则是一种白色晶体,其化学结构以及物质形态和三聚氰胺都较为相似,常温下200ml水大约只能溶解1g氰尿酸[1]。所以有必要探讨氰尿酸这种残余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3.1 氰尿酸的毒性 [5]
氰尿酸对哺乳动物具有低急性毒性。大鼠的经口半数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7700毫克 (OECD 1999)。几项亚慢性经口毒性研究项目显示,氰尿酸造成肾组织损伤,其中包括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坏死或增生,嗜碱性肾小管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矿化和纤维化。这些变化也许是肾小管中氰尿酸结晶造成的(OECD 1999)。就这些病症而言,无明显不良作用剂量(NOAEL)为150毫克/公斤/每日(OECD 1999)。
人体内,98%以上的经口摄入的氰尿酸在24小时内以原形通过尿液排出(Allen et al 1982)。在几项短期和长期研究中,对大鼠和小鼠进行了二氯异氰尿酸钠试验。该化合物并没有诱导产生任何基因毒性、致癌或畸变作用。对摄入大剂量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大鼠和小鼠的观测发现,有膀胱结石和膀胱上皮增生,较长期的研究还发现肾小管病变。为期两年的大鼠试验显示,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无明显不良作用剂量为154毫克/每日每公斤体重 (WHO 2004)。
3.2
文档评论(0)